8月,本溪市东南部山区浓荫蔽日,清泉奔流。在南芬区思山岭街道甬子峪村,村民们一边享受着“天然空调”带来的清凉,一边采摘着各种时鲜的山货,就地卖给前来甬子峪观光的客人。
“于大姐,你又去卖山野菜啦?家里的存货还有多少?”
“嗯呐,带去的山货全被客人包圆了,我得马上回家取。你说怪不,咱们甬子峪的山野菜,前些年白送给人家,人家都嫌埋汰。这几年好了,每天都有人求着买。我家大冰柜里的存货快要见底了。”
“那可不咋地,我家的山野菜也快卖光了。看来生态环境变好了,咱甬子峪的山货都跟着涨身价了。也不管是应季的,还是过季保鲜的,一律是纯绿色食品,都是抢手货,价钱较前两年还翻着番呢。”
“明年得买个大号的冰柜,多采点山野菜,多存点货,就能多卖点钱。”
“于大姐”叫于国玲,是甬子峪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今年43岁的她曾经过了好多年紧巴日子,上有老下有小的,就靠着种大田作物,一家五口人每年仅有万八千元的收入,眼瞅着住了多年的两间小平房快塌架了,于国玲愁的添了不少白发。2016年,乘着政府大力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她家盖起了四间大瓦房,还靠销售山野菜,每年增收万余元。
“自从乡村治理、美化环境以来,在政府的帮助下,俺们家不仅住上了宽房大屋,还能靠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拓宽了来钱道,日子过得劲劲的。”于国玲美滋滋地对记者说。
甬子峪村位于本溪市南芬区南部山区,全村共386户、7个村民小组,1260人,其中满族人口占67%,是典型的满族聚居村落,具有悠久的满族文化历史。加之,全村区域面积5100公顷,有85.3%为森林覆盖,按说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然而,历史的原因所致,这里一度成了当地23个村中“脏乱差”的典型,外人一听说甬子峪都绕道走,就连山里的山货也跟着吃瓜落儿——人家嫌埋汰,白送都不要。
在村里做了7年保洁工作的宿红艳说:“前些年整个村子脏的几乎没法下脚,不但村民的房前屋后、村路上到处是垃圾,就连河套山沟也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脏东西。外面的人来了,都得捂着鼻子,让我们觉得臊得慌。更让村民们尴尬的是,环境脏乱差,不仅让各种山货滞销,就连甬子峪小伙子找对象,也受到影响。女方一听是甬子峪的,头摇的像个拨浪鼓。”
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生态环境,靠绿水青山过上好日子,是甬子峪村老老少少的梦想。
2016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甬子峪村“两委”决定“除污名、美环境”,以整治村庄环境为突破口,动员全体村民彻底清理垃圾,改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动员令一发出,村里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就扛着铁锨镐头踊跃参战,不仅把自家院落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主动请缨清理河道、村庄,及山里的勾勾叉叉。
经过大扫除,大整治,昔日脏乱差的甬子峪终于露出了俏模样,村“两委”因势利导,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特色,申请满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并得到了批准。
经过两年的努力,原来破破烂烂的甬子峪村完成了157户房屋的屋顶换瓦、仿古木大门更换、近3000延长米的院墙粉刷工作,并在主干路两旁新建花池,安装96盏太阳能路灯。还在村里播种1.5公顷花海,新建了停车场、休闲广场、省级基层文化阵地,及一处满乡民俗文化展示馆。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不仅让甬子峪人从此抬起了头,也让外地人爱上了这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2018年,大连“田姐灵芝园”负责人田青偶然经过甬子峪,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这不正是适合灵芝培植的环境吗!”田青立即找到村“两委”,表明在这里发展生态农业的想法。当年,“田姐灵芝园”就在甬子峪扎了根,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近百人。田青告诉记者,这几天正忙着将原来位于大连的公司本部迁到甬子峪。
通过乡村整治,生态环境改善,昔日脏乱差的甬子峪,旧貌换新颜,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满族文化气息,成为“春可赏花、夏沐清泉、秋观枫叶、冬戏白雪”的花园村落,平均每年吸引近2.5万人次前来看风景,带来经济收益10万余元,使全村每户年增收5000元。甬子峪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2019年12月,国家民委评选的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出笼,甬子峪村榜上有名。
环境美了,生活富了,甬子峪人深刻体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硬道理,格外珍惜村里的一草一木和环境卫生。
今年49岁的村民李凤艳开小卖店已有10多年。她在每家每户门前都设置统一规格垃圾箱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几个小垃圾桶,时时叮嘱顾客分类投放垃圾。
宿红艳每天认真做好村里的保洁工作后,都要到休闲广场溜达溜达,或跳跳舞,或唱唱歌。她说,“在山清水秀的风景里生活,连呼吸空气都是香甜的。”
走·想
由曾经的“脏乱差”典型村,变身为远近闻名的花园村,由昔日掩鼻生厌、无人问津的落后村,变为风景如画的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甬子峪的嬗变,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定不负人。
是的,绿水青少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促进产业兴旺,推动农业升级、促进农村进步,是一条既能保护环境资源,又能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最佳路径。
同样,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因地制宜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不能忽略绿水青山的承载能力,更不能把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吃成恶水穷山。应着眼长远,有章有法地守住绿水青山谋发展,通过建立绿水青山的保护制度,结合本地情况制定特色化发展规划,推动乡村产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甬子峪村一系列美好变化,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改善了环境,修复了生态,守住了绿水青山,就会让村民鼓了钱袋子,过上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