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辽宁美术馆开幕的奋进小康路 开启新征程”—— 辽宁省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名家作品邀请展,以四大艺术门类描绘、展现小康征程,各具特色、佳作纷呈 。其中书法展览颇富创意,将辽宁100个脱贫村的自然情况、脱贫举措、脱贫历程,以书法艺术的提炼书写、图片和详实文字说明的相互一体,记录我省脱贫攻坚的时代壮举。
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实用到纯艺术的转变。展厅效应也使书法创作注重视觉冲击力,纯粹艺术表现的观赏性渐成主流。艺术反映时代,反映生活,艺术不忘初心,又使书法家及广大书法爱好者重启书法的记言录史功能,发扬传统,同时与其创新性的艺术表现相融汇。这样的重大主题书法创作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步入新村,满目诗痕,树摇枝,花草成茵。林中生宝,院里藏金,看天麻垄,香菇架,大叶芹。好雨逢时,政策归心。恰时代,世正风醇。当年抗战,今日脱贫。喜钱堪挣,情能属,梦成真。”
百个脱贫村,百篇原创诗文赋,百幅书法作品,较为完整呈现了辽宁脱贫攻坚的拼搏奋斗图景,坚韧不挠、勇于克难的精神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伟大实践。
“古郡东南有旭嘉,山乡巨变显芳华。 三村序列长沟里,一路连通百姓家。 致富因栽苹果树,脱贫信种栗榛花。 诚邀四面八方客,幸福闲庭细品茶。”
书法家深入扶贫一线,通过“记言录史”“以小见大”等叙事手法、贴合时代的语言表达、面向大众的审美表现,为观者带来可读、可看、可感的观展体验,进而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价值认同,为脱贫攻坚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如书法家自创诗《鹧鸪天·罗家屯村颂》:“昔日茅屋早匿踪,新村耸立势恢宏。堂皇新居朝天笑,生态园林映碧空。花滴露,树青葱,压枝桃李沐东风。果香飘入中南海,祝愿神州万代荣。”生动、通俗易懂地表达了康平县西关屯乡罗家屯村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以盘活优势资源发展产业为突破口,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以“村党支部+合作社”的形式为抓手,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致富的喜人成果。如书写:“张桂双是清河门区河西镇六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心系群众冷暖,帮助化解难题。贫困户无春耕资金,拉來赞助圆满解決。八旬老人吃水困难,及時组织车辆天天送。常言:身为农民儿子,为农民解忧。”等记录第一书记的具体工作,踏踏实实为农民解难题。
“《七律》: 闭塞程家困户多,今朝政策铲穷窝。 飞流落富清平乐,领唱扶贫精准歌。小组残人同养老,高村孤寡共迁挪。 镇街良日新风暖,正气掀开万里波。”
艺术创作以广阔视野,表达时代审美,文墨并举地讴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灭贫困的伟大事业。国家层面的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的切实行动,基层扶贫工作者与脱贫百姓的实践践行,立体还原我省脱贫攻坚风貌,从艺术的视角纪实性展现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实践消除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集体智慧,诠释演绎中国梦的时代精神风范,再现书法记言录史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使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