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25日,辽宁日报以五个通版的篇幅陆续推出大型全媒体主题新闻策划《大地情书》,立足辽宁,创新表达,通过五个村级样本的生动呈现,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辽宁乡村的深刻变迁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报道生动鲜活,接地气、动真情,既充满地域风情和文化气息,又体现出对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深度思考,堪称“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精品,在网上网下产生强烈舆论反响。
作为年度重点策划,辽宁日报高度重视,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多次召开策划会,围绕立意、内容和风格反复讨论。报道团队扎实做好政策理论储备,系统掌握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文件,并先后赴省农业农村厅和沈阳农业大学向专业人士请教。
在样本选择上,兼顾全省不同地域特点、乡村的不同阶段和特色,经过实地考察,报道组最终选择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发展转型的代表凤城市大梨树村,产业振兴的代表昌图县东兴村,乡风文明的代表盘山县新村村,生态文明的代表彰武县北甸子村,制度改革的代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村。
从2020年10月初开始,五组记者深入五个村子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驻在式采访、蹲点式调研,住在村子里,吃在老乡家,访在地头上,采访的触角深入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与村干部、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文化引领者、困难家庭以及众多普通村民话家常、聊生产,采集到大量鲜活的故事和画面。
稿件的写作突破了以往新闻报道的常规写法,立意追求思想性,语言追求文学性,情节追求故事性,每一篇稿件都数易其稿,最终创作出来的五篇作品《梨树正新》《一棒玉米》《就叫新村》《第三个梦》《花海重生》,每篇5000字左右,篇篇堪称精品。
《大地情书》在辽宁日报及“两微一端”同步上线,作品制作精良,体现出较高文化品位,充满对乡土的敬意、对大地的深情。
每一期稿件,辽宁日报都在一版显著位置发布导读,并以通版形式刊发。版面制作充满巧思,每一期的主色调都取自五个村庄的真实风物——大梨树村“干”字碑上的“干字红”、东兴村的“玉米黄”、新村村的“芦苇棕”、北甸子村的“松树绿”、水泉村花海的“菊花紫”。主图设计采用“手绘+具象+二次元”形式,全景式展现每个村日常生产生活形态。这些设计,让多彩乡村从意象落到视觉上,大气恢宏又庄重灵动。
同时拍摄的五部微纪录片同样乡土气息浓厚,充满生活情趣。既有无人机航拍的全景画面,也有村民日常生活的实时跟拍。从田间到大棚,从地头到炕头,劳作的辛苦,丰收的喜悦,对生活的向往,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都通过画面深情传递。
五篇《大地情书》在受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截至最后一篇《花海重生》见报,全网累计浏览量超过百万人次,总评论数达到数千条。腾讯、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平台等移动端平台纷纷转载或开设专栏进行转发。
稿件及纪录片在五个村及所在县、市反响尤为强烈,阜新日报决定全文转发《第三个梦》,盘锦发布、铁岭党建、彰武融媒等多个市县的官微在第一时间推送相关稿件,彰武县委宣传部还安排全县宣传委员及乡镇、村级网格员对报道进行转发、传阅,《大地情书》的影响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