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大梨树村蹲点记者董翰博:走出新闻报道中以往习惯的“舒适区”,从这片土地上习以为常的纷繁世相中找寻那些容易被忽视、被隐藏的价值,以平视者的角度倾听村庄的讲述,体味“创二代”的艰辛。
时代的“宏大叙事”落地为生活的“生动特写”,这封写给大地的情书,大地也终以厚爱馈赠。
昌图东兴村蹲点记者李波:记忆中的美好,有顺手把刚摘下的苹果梨塞给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把我堵在被窝里,放下几个还有母鸡体温的鸡蛋就走的六旬老者;有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打工妻子思念的中年男人……
我无数次提笔又放下,最终选择做一个树洞,守护他们心中的秘密。
盘山新村村蹲点记者高爽:新村的生活是那么踏实。村民的言语,没有那些形而上的空话套话,就是今天的开销、明天的活计。他们也许不懂高大上的经济学概念,却并不妨碍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判断。
沉浸在乡村的生活中,仿佛呼吸间都有了泥土的味道,真正感觉到了自己和土地、和生活的联系。
彰武北甸子村蹲点记者朱忠鹤:“致富”在北甸子并不是一个个人行为,而是成了全村的集体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彼此携手,互相帮扶,一并前行。采访期间,一个又一个镜头和细节让我心生温暖。
尽管采访已经结束,但我由衷地祝愿北甸子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美梦成真!
喀左水泉村蹲点记者李越:蹲点调研,永不过时的经典方式。走最远的路,访最淳朴的人,看最真实的景,是记者的宝贵财富。
“慢”下来,深入到农民中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品。我深切感受到,是聪慧的乡亲们,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解决方案,他们脚踏实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就家乡的振兴场景。
纪录片拍摄组记者窦芳平:跟踪拍摄农民一天的生活,日出而作,喂鸡喂羊,装车赶集,送货上门,日落而息。每天如此,真切感受到农村生活的不易。
记者黄瀚博:新、奇、情,这三个字就是我对《就叫新村》这个片子的构思,把新村的新面貌讲出来,奇特的地方说出来,新村人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是我们蹲点新村村的意义。
记者刘明昊:故事和面孔背后,是东北人骨子里的坚韧与豁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希望更多人看到辽宁新农村的风物之美、文化之美。
记者许凯:采访中接触的每一个人,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期待。他们用实践证明着,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双手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