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辽阳龙鼎山,夏树苍翠。辽化家属区就坐落在山脚下,4万多名职工和家属生活在这里,他们中的大多数几代人都和辽化紧紧联系在一起。
哲夫一家既是亲人又是共同奋斗的同事。米哲夫是辽阳石化芳烃厂重整车间白班班长,妻子王嘉萍是芳烃厂的操作员,父亲米润田曾是烯烃厂电气运行工,他的祖父一辈也是辽阳石化的工人。
每天,米哲夫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控制室看操作参数,在这儿他还能和马上下夜班的妻子王嘉萍打个照面。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纤维产品竞争力下降,辽阳石化“小油头、大化纤”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逐渐陷入亏损。见证了辽阳石化辉煌和落寞的老米和爱人提前离岗,米哲夫则面临着辽化转型的阵痛。
2017年,米哲夫经历了辽化历史上大刀阔斧的改革,臃肿的组织机构,精简了。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调转了。平庸无为的干部,下去了。改革,立竿见影。
2018年9月,辽阳石化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俄油资源的高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到辽阳石化考察,强调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勉励辽阳石化做好共和国的“种子队、国有企业“种子队”。
辽阳石化重塑辉煌,让米哲夫铆足了干劲儿。退休后的老米重拾起了他的书画梦。一大家人团聚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