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铁岭市铁岭县东部山区的白旗寨满族乡孤家子村,有2个自然屯、5个居民小组,326户。过去耕地少,种植结构单一,老百姓收入低,生活水平也不高。2018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成立了大果榛子中草药种植合作社。让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儿,更有了奔头儿!
20年前,孤家子村村民付洪涛在山里种下了1500亩树,为的是等树长大卖木材赚钱。20年过去了,如果按一亩地500棵算,75万棵树能卖出一笔很可观的价钱。
记者问:“您说原来这树就到您膝盖这?”
付洪涛说:“对刚栽的时候就到膝盖。”
记者问:“但其实看着就不舍得了。”
付洪涛说:“对,你现在让我放我都不舍得,这个树有的底下都不成才了,但是我舍不得放。”
记者问:“拿这些树对您来说 现在他意味着什么?”
付洪涛说:“我就意味我一个老农民啊给国家也做点贡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主席号召这个事啊,确实挺好,我感觉我做这个是挺有意义。”
记者问:“其实这要是卖了,也是不小的一笔数字。”
付洪涛:“是!那是。我现在就是所有想干的呢,就不靠树了。哎,不准备砍树了。”
树,不舍得砍了,收入从哪里来?地,就在那,人,要吃饭,到底种什么?2017年,结合孤家子村土地土质情况和气候条件,曾经是空壳村的村两委经过实地考查号召村民套种大果榛子和中草药。作为全村33名党员之一,付洪涛带头响应。可是当时全村,326户村民,绝大多数选择观望。村书记佟明芬说起步很难。
铁岭市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孤家子村党支部书记佟明芬:“最难的最开始是调整地,因为老百姓他都多年了,栽植他这个,种植大苞米,他都已经一辈一辈传下来了习惯了。他觉得还得种大苞米,旱涝保收,到秋天了,虽然说不挣啥钱,但是,他还是能见着点效益,见着点儿,他不能赔钱。所以说他们的观念,还是老思想老观念,所以说我们在调整土地的时候,搞这个产业还是挺费劲的。”
村民董连喜就是因为老伴儿不同意,没有赶上第一拨种植,在带头人付洪涛的带动下,如今董连喜已经尝到了大果榛子和中草药种植的甜头儿。
董连喜说:“他跟我说,你们要是真想栽,我们可以赊你苗,所以他挺感动我,所以我对这方面来讲,不管怎么地,我也得干。到今年咱们都出钱了,往后大伙都能跟着去做,这十多亩地我都摘上大果榛子了,我一共载了1600多棵。同意不同意我也栽了,他说你种这玩意赚钱么,不赚钱明天你还不如赚大苞米呢。我说咱别看别人,咱看咱自己,你光靠种苞米,你赚不了多少钱。一年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汗珠摔八半,赶上旱的年头 苞米不收,白扔一年。我这样我旱涝报收,就是你再怎么旱的年头,我榛子和药材还照样卖,农民必须要更新 为啥要更新呢,得思想更新,你光用嘴说不行,思想必须要更新,必须要换代。”
自打种上了中草药,付洪涛有空儿就会去同村做了十几年收购中草药生意的温彦志家,打听打听行情,也为大伙儿即将收获的药材找找卖家。
付洪涛说:“今年又涨价了是不?”
温彦志说:“今年一斤,去年是20多块钱,今年涨到30多了。”
付洪涛说:“那今年咱们村里头,都你收了得了,你就是给老百姓价钱高点儿,比别的地方高点,就都给你得了。”
温彦志说:“到时候客户有的是来了,轮不上我收了。”
如今,榛子树上已经挂上榛果,地里的苍术也已经开花结籽。就像跳远一样,先是低头蓄力,才能跳得更远,无论是付洪涛、董连喜、温彦志,还是村书记佟明芬,经过了三四年的耕耘,他们都带着各自的小心愿和小目标,期待属于他们的双丰收之年。
下一站幸福
付洪涛说:“心愿就是带动老百姓挣一笔大钱,家家户户都发家。”
董连喜说:“让俺们家的老伴得服我,要不哈,她成天老跟我俩墨迹,你整那玩意不挣钱,我让她彻彻底底地知道,这是挣钱的。”
温彦志说:“存款达到百万才算有钱,要不现在也不算有钱,目标是有,实现不实现咱得努力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