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脱贫致富 就是这么“牛”
脱贫致富 就是这么“牛”
【2021-04-28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

葫芦岛市建昌县石佛乡梅杖子村位于我省的西部山区,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实现了脱贫摘帽,全村人都走上了致富路。今天“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就让村党委书记段国军,讲讲梅杖子村的脱贫攻坚战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牛”。

2020年6月20日,建昌县梅杖子大牲畜交易市场人头攒动。  

“去年十月份开的,每逢农历一五八是集,从早上5点多钟开集到10点钟就散了。”

有牛贩子喊着:“这牛不错。装车装车。数钱、赶牛。”

“这个交易市场是咱们村儿第二个集体经济,刚开始时间不长,知道的人不多,每场集我都在这儿,主要是给大家服务。”

“我叫段国军,今年47,我是建昌县石佛乡梅杖子村书记。当村书记有16年了。带领大伙儿养牛有快10年多了。”

段国军说:“我10岁时候就放过牛,小时候家里穷难,父母为了养活我们姊妹6个想方设法赚钱,赶上阴天下雨也不愿意出去放,父亲就说你要想过好日子就得干。”

每场集市下来,段国军吃上早饭都要11点以后。

段国军说:“那时候困难都吃不上,我记得我老妈带我们去生产队借粮食,没借我们,苦时候就想长大一定要想法挣钱。”

段国军妻子说:“养猪、种枸杞,不咋挣钱,最穷的时候一个菜,炖菜没有肉,搁点米汤炖。”

吃过饭,段国军还要去村里看一看。

段国军说:“09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养牛,那时候我算了一笔账,有句话叫‘母牛见母牛,三年五个头’。我从5头开始养,后来到10头20头,现在我有50多头牛了。事实证明,这条道儿我走对了。”

建昌县石佛乡梅杖子村村民贾文和说:“(书记)问我养牛不,我说我没钱,后来他给我整的贷款。”

2015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段国军凭借自身养牛经验,带领全村发展养牛。

段国军说:“我就帮大家跑贷款。不是他今天没带户口本,没带身份证,有的没有房照,没有土地使用证,我们来回跑,就这样跑了2个多月给做下30户的贷款。”

贾文和说:“我把贷款还完了还剩4万多块钱,牛不算,牛是剩下的。”

忙完村里工作,段国军要为下一场集做打算。

段国军妻子说“市场没繁荣起来 (他)最闹心了,天天回来叹气啊,这个肯定心疼啊,心疼但是我帮不上啥忙只能在家里做服务。”

“年轻时候觉得啥叫小康生活,就是有细粮吃、钱包鼓鼓,有钱花 最好再有辆摩托车。等我日子好了以后,就不这么想了,我是咱们村当家的,过过苦日子的人理解困难人的心理,我就想让大家都富起来。大家都富才是小康。”

段国军说:“这是我的第二辆车,我第一辆车是桑塔纳。在我们村有车算早的吧,现在不算事了,每年我们村都添10几20辆车,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 

下一站幸福

段国军说:“我们的交易市场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村的养牛产业越来越壮大。”

段国军妻子说:“孩子平安有个好工作,我们俩身体都健康我就知足。”

牛贩子说:“楼房也有,儿子也娶媳妇了,下一步想多出去走走。”

2016年底,梅杖子村依托养牛产业脱贫摘帽。

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一万元。

2018年,村集体经济养牛厂收入达到了15万元。

2019年,村里成立牲畜交易市场,壮大了养牛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