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白羽变“凤凰” 致富奔小康
白羽变“凤凰” 致富奔小康
【2021-04-28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

在丹东东港,通过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方式,依靠科学化、规模化养殖白羽鸡和全产业链条服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正在徐徐展开。

42到45天,是白羽鸡的一个养殖周期,抱进鸡舍的是毛茸茸的小鸡雏,出栏的是身体壮硕的成鸡,在养殖户李懿洋的眼里,一只只白羽鸡就是一棵棵希望的小苗。东港市合隆乡城山村养殖户李懿洋说:“因为频率特别快,时间很短,是很有成就感的,把鸡养好了,我们赚到钱了,就像培养孩子一样,特别有希望。”

李懿洋一家跟肉食鸡打交道可有年头了,父亲李玉春原本就是位肉食鸡养殖大户,但是一直都是土办法,规模小,收益低,光听吆喝不见钱。李懿洋说:“我小时候,我们家养鸡的时候,养个三四万只鸡在当地就算大户了,因为那个鸡就是在地上满地跑,大衣哥大棚里就能养个五六千只鸡,全靠工人自己去干活儿,养多了干不过来,一批鸡一只能看到一块来钱的利润吧,好的时候能看到俩块来钱。”

李懿洋大学毕业回乡创业,开始和父亲一起搞养殖。她接手后第一件事,就开始寻求转变模式,加入合作社。品种上选用优质白羽鸡,养殖方式完全靠自动化设备。一栋标准化的鸡舍八十米宽,五百米长,上下三层鸡笼,养三万只鸡,只需要一个人。李懿洋说:“(以前)人喂鸡的时候得背着塑料袋子,拿碗,一个碗一个碗喂,它全是放到地上的,一个一个喂,需要多大的人力,现在只要一按遥控器,三万只鸡马上就可以吃上料了。”

电脑和数据代替了经验,自动检测,自动调温,一切按程序来。李懿洋从以前的常动手,变成了如今的勤动眼。李懿洋说: 这里面需要我们观察鸡的体感温度,观察鸡舍的温度、湿度,观察鸡的饮水量,采食量都是否正常,包括清理鸡舍里鸡的卫生,

养殖效率的提升,带来养殖数量的成倍增长。但有句老话,家财万贯带毛不算。肉鸡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养殖户的效益又如何保证?养殖合作社采取订单养殖的方式,这让李懿洋和她的父亲心里更有底。丹东起点白羽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本德说:“我们会保证养殖户一个最低基本的利润,当然如果养殖成绩饲养的好,养殖成功,养殖户赚的钱就更多,获取的利润就更大,”东港市合隆乡城山村养殖户李懿洋说:“一只鸡能达到三四块钱的利润,好的时候能达到五六块钱的利润,平均一年五六百吧,能达到五六百万的利润吧。”

现代化的鸡舍资金投入大,在合作社的专项扶持下,李懿洋父女俩建设了九栋现代化鸡舍,刚刚增建两栋新鸡舍也即将投入使用。李懿洋的成功经验也带动周围十里八村乡亲们的养殖热情。东港市肉食鸡养殖户吴永和说:“以前是干瓦匠活儿,这也是看人家挺好的,所以建的”

面对经验少,力量薄弱的养殖户,合作社不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合作社按照“统一鸡苗供应、统一饲料供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成鸡销售”和“分户饲养”的模式,为养殖户们提供免疫、送料、抓鸡等一条龙配套服务。丹东起点白羽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本德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争取做到在养户没问题的时候帮大家发现问题。有问题的时候能解决问题,而避免这种养殖产生养殖不成功,养殖失败产生的损失。”

合作社还和下游肉食鸡屠宰销售企业形成紧密联盟,彻底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如今,在丹东周边地区仅起点白羽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家,就带动发展300多户农户进行肉鸡养殖,年出栏白羽鸡超过五百万只,小小的白羽鸡成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