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牛市里的“牛事儿”
牛市里的“牛事儿”
【2021-04-28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

义县位于辽西贫水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环境曾经让这里长年贫困。2015年底,这里还是辽宁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然而到2019年底,义县近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1个贫困村全部销号。有的村不仅成功脱贫,还通过发展产业,成为了创业致富的典范。今天《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我们到义县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看看那里的牛人、牛事儿。

每逢农历三、六、九,是锦州义县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辽西活畜交易中心的开集日。她叫石海艳,是桑土营子村村民。两年前,石海艳家还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人依靠几亩玉米地和丈夫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现在她家里已经有七十头牛,去年依靠卖牛她盈利了十多万元。

现在桑土营子村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村民在养牛,年人均收入近10万元。桑土营子村从脱贫到致富,靠的主要就是这个牛市。牛市从无到有,主抓桑土营子村脱贫工作的高台子镇镇长边策全程参与其中。

锦州市义县高台子镇镇长边策说,做这个事情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 ,而且交易市场建立就是立项的一个过程 ,桑土营子村本身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有肉牛养殖基础 ,我们北接蒙东加东三省 ,南接华东乃至华南 ,承载了中转站作用。

村里的这个决定,成为桑土营子村发展的转折点。立好了项目,镇里把可行性报告上报到县扶贫办,经过层层讨论,最终申请到200万元扶贫款。村里又凑了300多万元,把牛市建了起来。牛市建好了,还得找个牛人。韩松林,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年轻时在外创业,却始终牵挂着村里的发展。回到村里后,因为做事果断、敢闯敢拼,被广泛认可。2016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县里认定他最适合当牛市的掌舵人。

锦州市义县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韩松林说,当时领导让我们考察的时候到林西 ,人家的市场 ,每天收入十万块钱 ,当时咱们感觉到挺惊讶 ,我认为要是有这个市场 ,经纪人养殖户的牛要好卖,外地买牛的老客也会来 ,这样一来肯定能带动我们一方养殖业发展。

自从接手牛市,60多岁的韩松林三年没回过家里住,一心扑在牛市上,每天吃住都在牛市。他觉的这是这个穷了几十年的贫困村最好的致富机会,他必须得把这件事情做成。准确的定位让牛市迅速发展,下一步,就该考虑怎么让村里人有钱养牛。

锦州市义县高台子镇镇长边策说,县里利用扶贫资金存到银行500万做杠杆 ,一比十放大 ,银行就可以为广大贫困户以及养殖户放款5000万额度的金融扶贫贷款 ,养殖大户想要贷款 。他必须得给贫困户分红带动他脱贫, 具体是他每贷5万元给贫困户1200元分红 ,让贫困户发展生产 ,最终也投入到肉牛养殖当中。

三年间,中国农业银行义县支行已经为桑土营子村放款近四千万元,没有一笔贷款逾期。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县里担保,成功贷款养牛,实现了脱贫致富。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如今,义县近2.8万户农民变为股东,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0%,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股东全覆盖。锦州市1013个村有“三变”改革项目,接近总数的90%,其中70%以上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