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阜新黄家沟:打工不出家门口 家乡成为我骄傲
阜新黄家沟:打工不出家门口 家乡成为我骄傲
【2021-04-28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今天我们到黄家沟村去看看老丁一家的幸福生活。

阜新市细河区黄家沟村村民丁建清说:“这个都是以前修车留下的,废旧零件儿,这个齿轮啊减震器什么的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开园之后可火了,现在时间长了大家都看眼熟了,看着他们在这拍照啥,是不是特别自豪,就是特别有成就感。”

亲手打造出来的雕像,就像是老丁的孩子,而老丁工作的黄家沟水上乐园,更像是他的一个家。

丁建清说:“每天生活必须的,就是你要让我在家休一天的话,我兴许还觉得特别没意思,每天早上就没到上班的点儿时候,我就老早就来巡视一圈,现在是。水季运营各方面都是什么的,我都挨盘检查,每天都是六点多钟来晚九点多钟回家,就感觉就像我家的一样。”

别看老丁现在说起这些机械维修头头是道,当年老丁可是土生土长的黄家沟人,世代耕种,然而当年的黄家沟村因为土地少、土壤贫瘠,糊口都很难。

丁建清的爱人温艳明说:“当时来黄家沟来,一瞅土道土房满地都是杂草横生的,走到道上一走骑着车子急了拐弯的,这句话不好听吧,到他们黄家沟一瞅心拔凉拔凉的,但是没招相中这人儿了。”

当年,人均一亩多的耕地根本无法养活老丁一家人,夫妻俩辛勤劳动,种菜卖菜搞副业,一分钱也得掰成两半花。

温艳明说:“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有病,就是这个冬天几乎竟感冒了,那时候也没有钱,就愁孩子有病也不能不治啊,没事了请跟亲戚借点儿呗,咱也得孩子病看了呀。”

转折出现在2003年,黄家沟村开始实施“工业强村”计划,引入装备制造业。自学了技术的老丁开始在村里的工厂打工。一家人土地流转后,妻子也有了空余时间,一家人手头逐渐宽裕了点。

丁建清说:“我这个人吧就从小长这么大,就是从干活上来说就是从来不服别人,别人能干的活我瞅一会儿我就能干,我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活都是我也没专业学过什么东西,就跟着熟练一段时间我就能干。”

温艳明说:“流转之后我也上班了,唉我这钱就是特别特别松快的,虽然说一个月挣的不咋多,但是月月见钱了。”

而让老丁一家生活真正改变的是村里的第三次转型,2012年,黄家沟村整体产业由工业转向旅游业,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之前的工业设施也没有拆除,而是被利用起来,打造出了具有“工业遗产”特色的主题乐园。

丁建清表示:“这个利用烧结车间的高度建了一个28米的水滑梯,那我看上面还写着餐厅的底下是一个餐厅,然后后来又美化了一下,就是感觉不一样了,就是你特意建造也不一定能建造成这样我感觉是特别熟悉的环境,人外来人感觉就不一样了。”

2014年,丁建清一家人告别了曾经的平房,搬到了村里统一盖起的小洋房,一家人都在黄家沟村的旅游公司里工作,老丁负责乐园的机械维修,妻子负责民宿保洁,女儿负责销售。

温艳明说:“咱这环境又优美,有山有水还有楼房多好啊。”

丁建清说:“这姑娘晚上回家吃饭。”

老丁说,村里招工首先面向本村,只要勤劳、踏实,都能有一份工作,全村人都实现了就地就业。而在老丁工作的乐园中,80%的从业者都来自城里。

丁建清表示:“原来我们进城里打工还得挑三拣四,又面试又不合格了,现在他们到我们这儿来,我们得面试他们。”

现在,老丁两口子不仅每月都有收入,村里还帮解决水、宽带、有线电视、新农合费用,隔三差五发点福利,还在小区里给村民们都留了菜园。如今提到是黄家沟人,老丁两口子的腰板挺得直直的。

温艳明说:“我的哥哥们,我姐妹们可羡慕了对一说上哪儿去啊,上黄家沟儿上谁家呀?上我老妹儿家可自豪了呢。现在你两口子能攒点钱,那是必须的。”

丁建清说:“工作的这些年,我工作的地点也没变,刚开始我种地,后来有工厂我进工厂,然后工厂不景气的时候,我们这边转型改成旅游度假区,反正我现在是个旅游从业者。这是村里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