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小榛子做出“大文章”
小榛子做出“大文章”
【2021-09-07 来源:辽宁日报】

眼下,在铁岭市东部山区,铁岭县李千户镇马侍郎桥村的榛农迎来丰收时节。“这段时间可把我忙坏了,起早要组织人员上山采榛子,晚上回来还得烘干炒制。新榛子下来了,网上的订单都等着要呢!”榛子种植大户金维帅说。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榛子种植示范村,马侍郎桥村的榛子种植历史悠久,现有榛林面积1.75万亩,年产榛子20万公斤左右。每年处暑前后,漫山的榛子便进入采摘季,一直可收获到9月中旬。


家里承包了100亩榛子山,这让榛农老耿忙得脚打后脑勺。他说:“100亩山要雇30多人采摘榛子,大伙儿要忙到晚上才能下山。”


“忙点儿也高兴,工钱一天140元左右,当场就给发,咱守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帮忙采榛子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大力发展榛子产业,他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每年这个季节,附近村的妇女都来我们村打工,车接车送,农活不耽误还方便照看家。”


在马侍郎桥村西侧,记者看到,刚采下来的榛子铺满整个晾晒场。榛农说,新采下的带青皮榛子送到晾晒场后,每两个小时就要翻个儿,晒够两天才能进行脱皮处理。为此,村里专门建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水泥晾晒场。


“我们管去皮处理叫‘打榛子’,过去是人工‘打榛子’,现在全用机器打。”金维帅告诉记者,上山采榛子、晾晒还有后续的榛子炒制、筛选,包括春季给榛子林除杂等都需要人工,“所以,在我们马侍郎桥村,村民基本四季都闲不着。”


为保证榛子品质,叫响榛子品牌,真正把榛子做成村民的致富产业,马侍郎桥村的榛农对质量要求有统一标准,去皮后的榛子要进行二次晾晒,直至控制在6个标准水的湿度范围内。在正式仓储前还需风选、比重选,优选后才能炒制、装袋、发送给客户。


“榛子炒制后要进行水洗,这样更方便破壳,成为人们常说的‘开口榛子’。为保证口感,水洗后还要进行烘干、密封装袋,这样才能长期保存,便于销售到全国各地。”金维帅说,“现在,铁岭市场使用的榛子烘干机,90%都是我设计、找厂家加工的。只有保证质量,才能真正叫响铁岭榛子品牌,让更多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