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是片荒地,满是杂草和垃圾,经过时都得绕着走,前不久建成了‘口袋公园’,现在绕道都愿意到公园里走一走。”绿树成荫、小径蜿蜒,沈阳市民王春玲心情格外好。沈阳市充分利用空闲地段、街角绿地,推进1000个“口袋公园”建设,让群众尽享城市之美。
创建成果更有“厚度”,民生答卷就会更有“温度”。
沈阳市、大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让群众从一件件好事实事上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文明城市的核心是人的文明。沈阳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持续深化“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和行业规范。2018年以来,组织主题教育实践、公益惠民演出、文化讲堂论坛等各类活动近万场,开展“践行价值观 文明润盛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主题活动11万场,参与人数达500余万人次;依托116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5300余场。
“我的楼院我作主!”在大院楼长王秋萍的带领下,大连市中山区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和合大院的288户居民共同参与楼院建设管理,楼院有什么“疑难杂症”,居民们共商共管、共建共享,将原有的散居楼建设为封闭小区、文明楼院,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社区生活丰富多彩。
大连市将文明楼院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村镇五大创建活动,并列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5+1”工程,创造了“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社区居民共治”的文明楼院建设“大连模式”,开展“小区微治理、文明大提升”活动,发动志愿者、居民、党员干部参与小区楼院绿化、美化、亮化、序化建设,探索出居民一事一议、楼委会自管和社会组织介入等模式,建立楼长履职承诺机制,鼓励居民缔结楼院文明公约,形成市、县区、街道、社区文明楼院建设梯队,目前共建成486个市级文明楼院和千余个县区级文明楼院。
重“面子”更重“里子”。沈阳市、大连市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加强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围绕市民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从群众家门口做起,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仅2020年,沈阳市就投入52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2111个小区封闭管理、3072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和消防设施配备等项目。大连市启动“创城惠民行动”,网络收集、走访调研多渠道了解民生诉求,实施环境整治、市容提升、素质提升和氛围营造四大工程,连续7年实施暖房子工程。
聚焦民生所盼,下足“绣花”功夫,沈阳市、大连市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