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2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3.8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40.8亿元,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2.3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29150元和16200元,分别增长10%和10%。
一、始终把工业作为核心产业来抓,严把项目质量关,努力引进有技术、有潜力的好项目。大力推进工业集群发展,工业三大板块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临港经济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盛世天都人防工程设备、小城故事商住区等6个项目签约入驻,华农农机、腾跃钢构、乾丰管业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新兴工业园、新开产业园、新立中小企业创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总部基地入驻企业80余家。全年新增小微企业826个,新增个体工商业户1657户。
二、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通过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全面拉动现代服务业蓬勃的发展,实施辽河堤顶路、苇海路、滨海连接线等重点工程,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被评为省级服务业聚集区和4A级景区,王家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开发大洼旅游微信平台、互动体验网,VI形象设计、360度全景制作及红海滩大街和廊道全域wifi。加大“中国十大魅力”宣传力度,湿地之都”宣传力度,央视《消费主张》、《舌尖上的中国》等栏目和一批鲁迅文学奖得主来盘采风,创建东北第一个《人民文学》创作基地。注重创意营销,策划“疙瘩楼冰雪嘉年华”、“五月湿地红了”等系列活动,推进季节游向常年游。紫澜门温泉度假城等运营持续向好,在建重点温泉项目进展顺利。大力发展夜经济,实施森禾水幕电影、汽车电影院、电影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红海滩大街餐饮夜市。
三、坚定不移地发展专业市场产业,不断探索各类发展模式,始终保持市场活力之源。创新辽宁(大洼)专业市场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制定物流体系、电子商务、运行、监管、宣传、招商等专项工作方案,加强日常服务管理,促进集聚区健康运营,远中果蔬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到650吨,北方国际黄金珠宝城、盘锦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成辽宁省首家县级特色中国淘宝馆。
四、重新认识现代农业的产业价值,推进品牌经营,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施泵站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强化耕地保护和农技推广,提升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在旱灾之年夺得粮食生产大丰收,被确定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辽宁省唯一的“水稻高产创建整县制推进试点县”。加大品牌培养推广力度,蟹稻、稻蟹、肉鸭、唐家北窑葡萄和碱地柿子、新兴鑫叶蔬菜和苹果梨、榆树草莓、清水泥鳅鱼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建立原产地追溯制度,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大洼县被评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五、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投资,保证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成立8个产业招商局、20个专业招商局,公开选聘30名招商营运员,确定42个招商承载地。创新考核与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县上下招商积极性,卓有成效开展以商招商、展会招商。积极“走出去”,强化“请进来”,邀请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清华大学总裁班、中法协会、香港房地产协会等380人(次)来到大洼县考察,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个。认真执行项目包保责任制和分类推进制,全年新开工项目27个,竣工项目22个。
六、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集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城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探索,“多规合一”,科学管理城乡建设,“被列为全国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试点县”。全面彻底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新建农村路网260公里,彻底消灭村屯泥土路、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八项工程全面完成,超市、浴池、卫生所、燃气站“四个一”工程全面推进。高标准建设10个美丽示范村,为全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加强县城管理,创新网络化管理模式,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狠抓道路交通、车辆停放和环境卫生,县城形象明显提升。
七、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认真谋划和实施各项改革任务,以改革增活力、促发展,扎实开展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专项行动,规范服务指南,实行权力清单管理,各窗口单位全部实现“一站式”服务。完成工商、质监、食药职能和机构合并,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完成广播电台、电视台整合,激发文化新闻事业的新活力。积极推进医疗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县医院提效改革和镇卫生院公有公营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国有农场经营体制改革试点,实施田家镇、新兴镇、赵圈河镇《国有农场资源管理系统软件》试点工作,国有农场资产管理力度明显加强。创新融资方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八、坚持承诺必践诺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普惠广大群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处处为群众着想,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实施县城中心路、双桥街等路网升级改造;铺设大伙房水库引水工程配套管网20公里,大洼镇和田家镇实现大伙房水库供水;实施城乡供暖管网改造工程58公里;完成居民楼外墙保温面积100万平方米;为老旧小区安装防盗门310个;增设公共停车位5600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解决农村居民2.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五险扩面1.86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2万人(次);新建残疾人康复点181个;新高中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全面启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升。
九、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突出整治“四风”问题。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4件,政协委员提案71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大洼”建设,加大安全和环境监管,加强应急管理,努力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有效化解各类信访矛盾。双拥共建、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爱国卫生、人民防空深入开展,文化、体育、科技、统计、审计、气象等工作取得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