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洼县政府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在中共大洼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四个着力”要求,坚定建设“中国五个大县”奋斗目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县十七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提前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0亿元,增长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0.7亿元,可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15亿元,下降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1400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180元,增长8.7%。
一、积极作为、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把握关键,精准发力,大力推行“辽东湾+、红海滩+、宜居乡村+”三大招商模式,注重与盘古智库等权威机构合作,成功举办中青企协大洼行等活动,全年“走出去”403次,“请进来”企业197家,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2个,中国物流东北基地、拉夫金减速器制造等一批具有标志意义的项目签约入驻。招商“百日攻坚”成效明显,成立驻京招商机构,走访京津冀地区企业300余家,与5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包保服务、分类指导等工作机制执行到位,项目建设质量和速度持续提升,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6个,竣工项目32个,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要素供给保障有力,中国第一支养老产业债券和全省第一支农村棚户区改造贷款通过评审,新增企业贷款13亿调整建设用地规划297公顷,实现供地230公顷。
二、做亮品牌,放大效应,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引爆旅游板块。树立“辽宁旅游新名片,东北旅游集散地”全新定位,跻身“全国休闭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红海滩度假区步入“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行列。“引客入洼”成效显著,全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7亿元。成功承办中国旅游企业家财智高峰论坛,构建“一山一滩”跨省旅游格局,与27家旅游联盟、千余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吸引团队游8655个,游客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9%。举办红海滩国际马拉松、人民文学作家大洼行、稻草文化艺术节等20余次重大活动,在全国率先自主研发150余种“大洼礼物”系列衍生品,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扩大成果、丰富内涵,宜居乡村和庭院美化实现全域覆盖。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宜居乡村,投资16.9亿元,建成98 个美丽村,铺设黑色路面852公里,护砌边沟1517公里,实施平改坡4010户。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实施农村24小时供水、村村通燃气、全域垃圾集中清运、无害化厕所改造等工程,成果普惠广大农村百姓。庭院治理日渐规范,形成“三级联动、整体推动”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产业融合势头良好,休闲观光、庭院经济、民宿旅游等富民产业逐步兴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10条特色鲜明的中心示范路,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宜居乡村影响持续扩大,被确定为“中国人居环境共建示范城市”,全年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5000余人次。
四、夯实基础、特色经营,品牌农业和认养农业同步提质增效。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突出抓好安全监管和品牌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垦区优势产业追溯体系整体推进试点单位”、“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全省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省级河蟹出口示范区”。实施16项农田水利工程,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93%。新建高标准设施农业小区3个,推广泥鳅鱼养殖3.2万亩,河蟹产量2.6万吨。高质量完成农产品品牌规划,“OH”系列碱地农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王家镇、清水镇、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扎实推进。植树造林92.3万株。大力发展认养农业,认养水田面积超3万亩,客户辐射24个省市。
五、科学规划、差异发展,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依托食品城、总部基地等平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主营业务收入3.3亿元。新建创业孵化器10个,新增小微企业3000户。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立东北首家县级淘宝馆,创造开馆当日120万元的全国销售记录,大洼农产品溯源被阿里巴巴确定为其全球推广三大模式之一。“裕农购”覆盖城乡,农村电子商务在全国率先取得突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5亿元,带动就业1.1万人。被评为“全国十大县域电商发展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辽宁省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三大电商培训基地之一。专业市场实现转型,北方红木文化城试营业,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远中果蔬批发市场交易额实现2.3亿元;东北地区最大的韩国商品销售中心签约入驻。
六、创城惠民、合力攻坚,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大幅提升。围绕“拆、改、建、管、教”,全力推动“从镇到城”的转变。“拆”除违法建筑9.3万平方米;“改”造楼体外立面50万平方米,启动规范商网牌匾,改造鹤吉轻工市场。 “建”成红海滩大街等15条路网工程,铺设地下管网55公里,结束了县城雨污混流的历史,实施大伙房水库输配水工程26公里、
电缆落地工程27公里,新增绿地13万平方米,更新路灯9000盏。 “管”理实行网格化,“智慧城市”全面启动,非诉执行和“小广告”治理效果明显,仅用15天完成1174台营运三轮车取缔工作,新增公交车30辆,新增停车位6000个,城市管理井然有序。“教”养成习惯,开设“创城进行时”等12个专题栏目,设置各类公益广告1000余处,“文明大洼从我做起”、“与文明城市同行”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自觉。
七、把握机遇、锐意改革,治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创新充分释放活力。完成县改区前期基础工作,已进入国家审批阶段。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有农场农垦职工住宅用地流转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镇村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兴、王家、大洼等“三镇七村”重新理顺职能,政务服务已延伸至农村。精简机构、简政放权,完成市场监督管理局、卫计局等部门组建工作。机关管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王家国有农场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国有农业资源管理改革全面铺开。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组建国政置业等5家国有公司。
八、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实施精准扶贫,80户、225名国标贫困人口全部静态脱贫,10个贫困村全部消除贫困。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征收房屋2000余户,高标准设计实施榆树佳苑、胜利小区2个棚改安置小区工程,完成5692户棚改任务。成功举办夏、秋两季房交会,销售面积27万平方米、销售额13亿元。东升、盛兴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和65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全部完成。沈盘疏港通道(大洼段)和辽河生态文明示范路建成通车。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顺利完成,参保率达到95%以上。新增实名制就业4500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新高中正式投入使用,8所学校塑胶跑道铺设如期完成。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统一规范运营。被确定为“全国卫生县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和“省体育艺术示范县”
九、务实担当、依法行政,“两个转变”效能提升巩固扣谐局面。深入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创造性实施“统筹推进”工作机制,政府执行力有效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件、政协委员提案7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工作,获得“省平安示范县”、“省食品安全放心县试点县”、“省级生态县”等荣誉。积极化解信访事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不断加大常态化检查力度,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工作。文化体育、民族宗教、防震减灾、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监察、统计、审计、档案、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