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书年鉴 > 年鉴 清河街道(2016)年鉴
清河街道(2016)年鉴
【2016-12-31 来源:阜新市清河门区委宣传部】

清河街道始建于1984年3月,位于清河门城区新平路南侧,辖区总面积4.16平方公里。所辖清河、变电所、水塔和芹菜沟4个社区,有8389户,人口18546人。辖区有汉族、回族、满族、蒙族、锡伯族、藏族、朝鲜族和壮族等8个民族的居民,其中,汉族人口占街道人口总数的96%。2016年,街道办事处设有便民服务大厅(民政、计生、办公室)、文体工作站(科协)、老龄办;综治、司法、党群等部门。辖区内有高中1所,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13所,大型农贸市场1座,小型封闭市场1座,大型商场3座,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户891户。当年,清河街道被辽宁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省平安示范先进单位”,被阜新市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6年,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街道党工委与社区书记签订了抓党建工作责任状,制定了《全面进步年百分考核细则》。抓实社区书记“联述联评联考”工作,街道开展“五个一”党建项目,4个社区分别抓1个特色党建项目。七一和春节走访困难党员群众50余户。召开4次党工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2次。组织12次中心组学习、8次专题研讨会。明确党工委成员分工,制定党工委成员包社区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联席会议;每半年组织一次社区书记党建述职会。

开展了党员排查和党费收缴补缴工作。通过排查完善了党员数据库。全街排查到失联党员19名,通过多方联系,找到失联党员14人。对无法取得联系的5名失联党员,依规给予了组织处理。严格执行区委组织部关于党费补缴工作的文件,全街共补缴党费2.2万余元。各社区全部实现“1+1+1+N”党建工作模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并落实了党员学习日制度。6月份,街道成立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并按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先后8次对街道和社区干部进行培训,推荐16名社区干部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培训。选派5名机关工作人员担任各社区党建指导员。开展了社区书记双述双评和群众评官工作。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了“五个一”特色活动。七月份举办了“两学一做”知识竞赛,九月份举办了《学习马桂艳精神,做合格共产党员》演讲比赛。开展了道德讲堂试点活动。七一期间,街道党工委成员和变电所社区党员到阜新万人坑参观,并重温了入党誓词。9月份,水塔社区作为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区代表我区接受市里拉链检查。水塔社区被阜新市委评为市级五星级党组织。

   完成了清河社区升级改造任务,变电所社区和水塔社区新购办公用房办理了房屋产权证,结束了这两个社区没有永久性办公用房的历史。积极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实现了党员活动室、社区书屋、红十字家园服务站全覆盖。加强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LED电子屏等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了电脑、复印、LED宣传屏、户外宣传橱窗、指纹签到器、网络监控全覆盖。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在2个广场设立减灾示范标牌。

2016年,街道常住人口18546人,育龄妇女数3965人,流动人口230人,其中:流入人口58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21人,流出人口172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59人,出生58人,其中男孩 30人,女孩28人,性别比为1.07:1。接待办理一胎生育指标47份、二胎生育指17份;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657 份;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1人。为5户家庭办理特扶,开展暖风行动走访8户。

2016年,加大清河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力度,对地税花园及辖区健身广场器材进行安检维修,开展壁廊文化、楼院文化建设,建立4个社区书屋,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丰富了水塔、变电所社区室内健身设施。全街共有文艺团体队伍12支,队员人数700余人。其中清河社区3支,变电所社区5支,水塔社区2支,芹菜沟社区2支。先后组织参加了八一征兵活动、天林百货精准扶贫义演、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出、第五届皮革展销会、清河之声演唱会、纪念建党95周年等文艺活动。8月8日变电所社区春之韵健身操队代表清河门区参加全民健身展演迎检。芹菜沟社区的乒乓球队在老龄委组织的比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变电所社区演出的舞蹈“清河之恋”代表清河门区宣传部参加市里组织的优秀文艺辅导员表彰大会。变电所社区获得省优秀社区文体站项目奖励支持。

    组建了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应急预案,构建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与综治工作相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新格局,全年召开安全生产推进会4次,食安工作会议2次,开展消防培训300人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10余次,共排查烟花爆竹仓库1处,加油站2处,食品经营单位164家,其中餐饮业86家,超市66家,幼儿园8家,小作坊加工业4家;辖区内窨井3306个,棚改遗留空房、危房44余处。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环保法等法规文件,以创建卫生城活动为载体,以打造政策惠民、文体惠民、便民服务、环境整治、就业培训、网络政务“六大”平台,共建人文宜居、生态健康、平安友爱、繁荣和谐“四型”社区为目标,街道环保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一是通过学习和宣传,不断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街委干群大讲堂、社区科普大学,辖区文化广场、户外宣传橱窗、LED电子屏等宣传媒体,在环境日、学雷锋纪念日、爱国卫生活动月等时间节点上集中做好环境保护法学习和环保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二是开展环保进社区,低碳生活进万家活动。认真开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携手护家园活动。三是开展了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小区建设管理年活动,灭鼠、灭蝇专项整治等活动,开展卫生大会战4次,参加人员500人次,清理垃圾150余吨,清理小广告、小张贴千余条,并建立了参加城市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四是积极配合环保局等执法部门,先后开展了清理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户外秸秆燃烧专项整治、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整顿清理专项行动。共整顿规范小微企业26户,其中倒闭关停3户,完成登记备案23户。

    2016年,综治工作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建立和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网络,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的各项任务措施。全街划分为16个网格,按照“一格多用、一员多能”的原则,设立了109名网格员,在信息搜集、矛盾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特殊人群救助、社区巡逻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网格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9件,全年无凶杀命案发生。组织开展 “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系列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对平安建设的参与意识。2016年清河街道被辽宁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省级基层平安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清河司法所组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2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受教育人数700余人次。全年调处纠纷38起,调解率达100%。其中婚姻24起,邻里6起,债务4起,赔偿2起。法律援助受理案件230起,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220起。社区矫正现有矫正人员37人,男34人,女3人,按照社区矫正法要求进行矫正管理,没有弃管、托管和重新犯罪。  

2016年,街道开展了国防教育、民兵军事训练、民兵整组、兵役登记等工作,为部队输送新兵4人。街道设立军事器材库。本着训练与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先后筹措投入资金万余元,配备了对讲机、应急灯、逃生绳等物品,准备防汛救援设施42套,应急救援包2套,警棍盾牌头盔等20套,应急移动床9套。实现了达标要求,为民兵预备役训练和应急救援提供了基本保障。

2016年,街道工会组织辖区企业开展活力工会建设、安康杯竞赛等活动,认真组织参加上级工会开展的乒乓球赛,迎国庆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清河社区职工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纳入省工会支持项目。做好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和为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全年走访救助困难职工80人,单亲女职工24人,大病救助职工1人。街道关工委工作组织11名五老志愿者担任义务网吧监督员,对本辖区网吧检查4次。五老宣讲团进学校宣传三法6次。变电所社区关工委还举办了亲子型法律知识竞赛,有14组家庭,40多人参加。

    清河街道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336人占总人口18546人的17.9%,80周岁以上老年人145人,占总人口0.8%,90周岁以上老人15人。今年,街道采取抓基础,抓基层构建五大平台等新举措,全面提升老龄工作。一是抓软件,促规范,强基础。街道和4各社区都成立了老年服务协会组织,有会员120多人,会员单位17个,组建了3支队伍,即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文艺队伍体育队伍花名册。从一盒一板一牌一卡抓起夯实工作基础。二是抓硬件、促支撑,构建老年生活十分钟服务圈,整合辖区资源建立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社区书屋、红十字家园服务站,老年文化健身广场,现在辖区共设立老年活动室十余处,老年文化健身广场六处,社区书屋红十字家园服务站实现了全覆盖。老年人娱乐、健身、学习、卫生十分钟服务圈在各社区基本形成。三是为老年人搭建了服务、奉献、文体、健康、教育五大平台,全面拓展和丰富老龄老年工作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