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书年鉴 > 年鉴 盘锦市大洼区2017年年鉴
盘锦市大洼区2017年年鉴
【2017-12-31 来源:盘锦市大洼区宣传部】

2016年,盘锦市大洼区政府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精准统筹各项重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撤县设区的历史转折,开启大洼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预计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8.9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30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市中等以上水平,经济社会实现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全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93个,实现有效投资127.1亿元。中莫产业园、OGO户外家具出口基地等一批引领性和牵动性强的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重点实施5大类24个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项目,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组建经济合作局,公开选拔招聘一批专业招商人员,组织“走出去”招商412次,“请进来”600余家名企来洼考察洽谈,举办上市公司大洼认养体验之旅、北京辽宁企业商会家乡行、中国盘锦韩国釜山经贸交流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累计签约引进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76.9亿元。

项目要素保障有力。荣获“第三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奖励新增用地计划指标500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设立产业引导基金1支,对接PPP项目21个。争取专项建设基金16.05亿元和省产业直投基金1亿元。新增企业贷款7.8亿元。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施11项农田水利工程,荣获“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先进单位”和“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农产品溯源,认养农业总部基地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社会贡献奖”,实现认养水田面积15万亩。成立辽宁省认养农业发展协会,确立行业领军地位。被评为“省级河蟹出口示范区”,光合蟹业等单位发起成立中国河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获批盘锦碱地柿子地理标志,以“OH”系列碱地农产品为代表的品牌农业走向全国。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洼行动纲要》,重点推进技术改造项目9个,完成投资2.38亿元。九鼎宏泰防水、和田食品等12家企业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新增小微企业3095家。临港经济区成为国家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园区,累计开工投产项目36个,智人科技、祥宇管道等一批科技型产业项目牵动作用明显增强。

服务业蓬勃发展。实施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完成鹤吉市场改造工程,推进特色商街建设,餐饮行业全域实现“明厨亮灶”。承办阿里巴巴全国丰收季首发仪式,荣获全国销售冠军。大洼电商模式成为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案例和“全国十大经典案例”。“裕农购”“天鲜到”“服辽网”等电商平台稳步运营,电商交易额实现13亿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去库存”70万平方米。

三、旅游产业强势崛起,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

全域旅游风生水起。明晰“红滩绿苇、稻乡汤宿、自在慢城”的全域旅游品牌,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会,跻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区)”行列。全面落实“百村万床”计划,181户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全区民宿床位突破4000张。全年接待游客206万人次,景区综合收入实现10亿元。

旅游产品亮点频现。醉美湿地景区正式运营,打造全国最大的苇海迷宫,成为全球首个运营无人驾驶汽车的景区。全国首创的稻田慢行系统对外开放,天沐温泉、隆恒温泉竣工营业,宝源温泉、乡伴田园、北旅田园等一批“慢城”项目进展顺利。开发“大洼旅游伴手礼”文创产品,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旅游产品和民宿客房网上统一营销。

旅游活动异彩纷呈。相继举办“印象辽河口主题插秧节”“冬季稻草艺术节”“嬉冰雪、泡温泉、住民宿、过大年”等旅游活动,拉动全年旅游经济。成功承办“日本煮饭仙人东北行”“央视七套《乡约》栏目走进大洼”等媒体综艺活动,建立全省首个外国留学生研学游基地,大洼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

四、城乡建设提档升级,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巩固和扩大宜居乡村建设成果,做优内在质量。实施两个分布式污水处理试点,农村燃气工程入户率实现100%,通气率实现86%。农村24小时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如期完工。实施“咱家的菜园子”工程,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不断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成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和“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赵圈河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石庙子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城市建设精雕细琢。在城市小品、建筑风貌等方面融入“国际慢城”理念和稻作文化记忆,建设精致旅游城市。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成110万平方米楼体外立面、2000余块商网牌匾和209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实现主城区通讯光缆和供暖管网全部落地。商业街、双桥街、华山路、凤山路、春江街等路网工程竣工通车,改造街路11条,新增停车位2000个。整合城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取缔城区违法营运三轮车。成立网格管理中心,全面推进三级网格化管理,累计上传处理事件6万余起,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五、重大改革全面深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

实施行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部门整合,修订各部门“三定”方案。成立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投入运行,划转273项审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向镇街、村居下放公共服务及审批权利87项,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实行国有公司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新营田农垦、城市建设集团、认臻生态农业、国腾房地产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公司发展活力初步显现。

推行重点领域改革。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果显著,认养农业成为全国推广典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级联动”改革扎实推进,有效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国有农场职工住宅用地全域流转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承办全国农业资源管理软件现场会,国有土地信息化资源管理工作全国领先。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民生工作惠及百姓。全年政府民生支出达到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0.7%。城区低保标准由514元/月提高到550元/月,增幅7%。政府主导,实现水稻保险群众无偿受益全覆盖。获批全省唯一一家“全国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荣获“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3602人。成为“全省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试点区”,建成残疾人幼儿园。主城区公交线路增至5条。国家薄弱学校改造工作跻身全省前列。圆满完成4364户棚户区和9340户农垦职工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妇女小额贷款和“惠农贷”分别发放5105万元和4.12亿元。

和谐社会安定有序。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安装1127个社会治安高清视频监控终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依法诉求、依法信访、依法维权,全年信访工作平稳有序。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平安示范县(区)”。

七、依法行政务实高效,政府自身的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

行政效能明显提升。主动接受监督,及时整改存在问题,承办人大代表建议49件、政协委员提案69件,办结率和满意率明显提升。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政府执政水平。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践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业已形成,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政府权力规范运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规范办公用房,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全年“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4.8%。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运行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