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书年鉴 > 年鉴 盘锦市大洼区2018年年鉴
盘锦市大洼区2018年年鉴
【2018-12-31 来源:盘锦市大洼区宣传部】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会完成15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500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印发了《2017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围绕环保设备制造、新型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重点产业,借助与诚通集团、东华软件、华夏幸福基业、上海企业联合会、台湾企业联合会和江苏商会等良好战略合作关系,实施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积极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拜访企业1000余家,邀请企业600余家。辽宁尚品非织造布、中联影视大洼影视基地、洛阳天宇拖拉机组装、大连帝诚铝膜板生产等43个项目签约落地。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实施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78个,实际完成投资61亿元。中国物流东北基地、乐泰家具出口基地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辽宁华农农机装备制造、泰利达石油配件加工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推进区级领导重点“包保对接”项目102个,设置“ABCD”4类,为企业解决涉及资金、土地等问题103项。科学谋划冬季施工项目101个,计划完成投资17亿元。

    二、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跻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区)”行列,首批入选“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正式列入全国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仅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区接待游客90万人次,增长17.7%。其中,红海滩廊道景区34.4万人次,温泉4.44万人次,乡村游10万人次。加快特色小镇建设,高标准规划赵圈河国家级特色小镇。成功举办“环渤海不间断自行车骑行赛”“盘锦第四届插秧节”“第二届‘红海滩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2017盘锦红海滩国际马拉松比赛”“2017中德(盘锦大洼)国际啤酒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提升大洼国内、国际旅游品牌。开发“大洼民宿网”手机版、“畅游大洼”APP,实现操作界面国际化双语服务。实施“百村万床”工程,建设民宿160户,农家乐375户,接待床位实现3500张,成立大洼区民宿协会。目前,全区共接待游客25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6亿元。

    三、工业运行焕发生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原鸿源管桩产品转型为建筑铝模板生产项目,成为万科集团在北方的唯一集采基地。大金重工盘活原盼安居门业项目、恒翰机械盘活原奥格兰医疗器械项目、鑫阳光米业盘活原故乡农场粮食加工项目。辽宁九鼎宏泰防水科技有限公司丁基橡胶自粘防水系统项目样品实验成功。临港经济区累计落地企业45家,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辽宁祥宇非金属深海输油特种管道、辽宁每日农产品等出口美俄日韩等国家,出口创汇有望突破4000万美元。新兴工业园、新开产业集聚区、东风帅乡工业园、西安绿色食品加工园、新立盘锦小微企业创业园累计入驻企业162家。科学谋划新于经济区作为大洼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引导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智人科技获得9项专利,成为东北首家研发生产25层立体车库项目的企业。培育创新创业型小微企业2634户。

四、服务业质量提档升级。全面实施提升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综合整治、服务提升、品牌打造3个方面16项工作。打造22条特色街区,完成7个镇街主街主路、公交线路等双语地名标志的设置安装,“辽河口渔家菜”创建店改造提升10家。楼宇总面积实现17.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67户,吸纳就业3488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洼客电商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建设,与国内重点城市特色商超及大型商超搭线合作,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完成裕农购村级服务站50个,发展大小电商企业606家,电商总从业人数约1.2万。荣膺“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上行百强县(区)”和“中国湖源与品控双百工程示范县”称号。

五、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全区农垦改革全面铺开,形成了“1+9”的农垦改革方案体系。按照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的要求,组建大洼农垦集团公司和14个农场有限公司。全区完成粮食种植面积83万亩,其中,水稻73.08万亩。蔬菜产量完成32万吨。新增土地流转面积9.3万亩。培育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累计完成598家。大力推广认养农业,实现认养面积81.47万亩,成为“2017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臻”品牌一一国营蟹田鲜米荣获“2017金麦品质奖”、第五届国际食品安全峰会“食品安全社会贡献奖”。

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编制完成《大洼区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大力实施道路、污水雨水管网等八大类基础设施工程。新增绿化面积86.32万平方米。东湖新城、兴华苑等14个老旧弃管小区纳入全域化物业管理。完成54个村路肩硬化17.1万平方米,边沟固化173.6公里,入户桥2216座,围栏266.8公里,院墙74.7公里。农村燃气通气率98%。燃气壁挂炉安装37520台,已超额完成任务。农村弱电和通讯线杆落地改造工程主管道铺设全部完成。垃圾分类全域铺开,设置分类垃圾桶16万个和垃圾分拣车554辆。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要素供给保障有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了《盘锦市大洼区关于开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取消行政职权33项,压缩审批要件50余项,推行并联审批和证照联办,即办件增加至66项。将区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6个部门的157项审批事项划转到行政审批局,重点项目实行全程代办。盘锦隆恒温泉、盘锦德馨学校、盘锦积葭板业等22个项目实现代办服务。14个镇街便民服务事项全程代办实现全覆盖,代办8900余件。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盘锦市大洼区关于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的实施方案》,落实季度“红黑榜”发布制度,全区109家企业入选诚信红榜,35家企业和个人进入诚信黑榜。网格管理初步建成集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数据分析于一体的一站式智慧管理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发放“惠农贷”3.34亿元,对上争取资金7.1亿元。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供地114宗,面积1338.765公顷。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8次,引进各类人才402人。

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升。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医疗“三大会诊中心”,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补偿金额6401万元。巩固素质教育成果,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城区中小学启动营养配餐,增设通勤班车18台,设计公交线路17条,乘降站点42个。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完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家,农村互助幸福院17家,实现社区(村)养老设施建设全覆盖。科技、体育、文化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