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书年鉴 > 年鉴 辽宁海城东四街道工业发展史
辽宁海城东四街道工业发展史
【2021-06-13 来源:海城市东四街道】

建国初期,在东四地区,根本没有成型的工业。1956年,在东四村内,办起了设备简单的手工业社,其内部分为被服、锻工、白铁三个车间。1958年新增设木工车间,当时除生产衣服、木家具和旧式农具外,再没什么产品,甚至焊接都要到外地才能解决。这便是东四工业的雏形。之后,乡党委为改变这种落后生产面貌,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狠抓工业建设。于1965年建成农机厂,原手工业社于1968年并入农机厂。在1966年后又分别建起了大养场、建材厂、五金厂、工程队(东四建筑公司前身)、纸箱厂、铸造厂、除尘器厂、轧钢厂等等。

东四作为钢铁重镇,第一家轧钢企业始建于1978年,是由红旗村排水站的一个五金厂改建而成的,后来改为东四第一轧钢厂。当时有工人100人、技术工人8人、管理人员7人,第一任厂长是时任排水站站长杨永生。建厂之初只有中200轧机,之后改为中250轧机,原材料主要是“水口棒子”、废弃铁道等。主要产品是8、10,12号的小型号不定尺直条元钢,年产量1000 吨,产值100万元,直接效益30万元。1980年底,王本志接任了轧钢厂厂长职务,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新上了中300轧机,使年产量提高到1800吨,产品也由原来的不定尺直条元钢发展到规格标准的螺纹钢。

1984年东四又成立了第二轧钢厂,也就是现在东四型钢有限公司的前身,当时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属乡办企业。在当时取得瞩目的成就,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的需要,还能支援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地区。

1983年1月份,换热器厂做为东四有史以来召开产品技术鉴定会的第一厂,与一轧厂、二轧厂、除尘器厂一并成为东四的龙头企业。1980年东四工业总产值仅为297.88万元,到1984年已达到1123万元,四年时间产值增长近四倍。

后来受原材料市场、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轧钢企业陷入困境,其他企业除换热器厂外都处于低迷状态。1989年,佟成印接任二轧厂厂长,实行承包经营,经过他多方面开发原材料市场和苦心经营,企业形势有所好转。在同时期,一轧也实行承包制,直至1996年转制。

1992年年末,镇党委大力倡导村办企业,原经济委员会更名为工贸企业总公司。1993、1994两年间东四工业企业遍地开花,东头、水寨、东双、东三、二大堡、大榆、东甘都办起了村办工业,个人投资的企业也不少,大榆氧气厂就是其中的代表。但由于村办企业体制管理等原因,都没有发展起来,同时镇属企业也受体制影响陷入困境,而个人投资企业方兴未艾。199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060万元,与1984年相比增长了2.7倍。增长速度较慢,这十年可以说是工业的平稳期。

1995年,海城市推出了综合体制改革20条,重点是深化企业改革,这对于东四企业来说是一个春天,是东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1996年,东四第一轧钢厂、第二轧钢厂成功转制。一轧被冯润昌收购,二轧所有权被佟成印收购。二轧转制后,经过大胆改革创新,于1999年末,废弃了中300轧机,改建型钢生产线。该厂于2001年7月获得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轧钢产品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年出口供货额900万元。二轧转制后,换热器厂、除尘器厂、小型轧钢厂等相继转制, 1997年末,镇办企业转制结束。1997年2月份,工贸企业总公司撒消,又恢复经济委员会名称,1998年更名为工业办。

至此,政府由管理职能变为服务职能,被束缚手脚多年的企业终于可以轻松上阵了。在企业改制的同时个人独资企业象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较大规模企业有大榆气体有限公司、永兴轧钢厂、候氏编织厂、广盛食品厂等。

2001年大(大榆)四(东四)工业园区完成规划,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园内基础设施完备,铺设一条主干道,长度0.5公里。之后东四党委又出台招商引资鼓励企业的政策,有了这个平台和鼓励政策,一些大企业如北方饲料机械有限公司、大榆氧气厂二期、禾丰牧业、正丰牧业、宏阳运输公司、鹏兴运输公司等,相继入驻大四工业园,同时许多小型个体门窗厂在大四工业园诞生,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防盗门窗生产基地。大四工业园的规划和实施迈出了振兴东四工业最坚实的一步。

2002年为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扩大企业规模型,东四型钢厂收购原市二道河砖厂共74万平方米土地,投资兴建一个拥有 750轧机的大型轧钢厂,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10月,东四原有几家轧钢厂在政府支持鼓励下,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东四型钢集团,下设型钢厂、金来、宝莱、新轧钢、佳丰四个子公司,东四型钢集团持有国家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全面通过IS0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生产经营的“同乐"牌型钢被评为“全国名优产品”、“辽宁省名牌产品”,“同乐”商标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被中国建材协会授予"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是海城市纳税五十强,中国冶金行业生产大中小型材的大型民营骨干企业。

同年投资亿元的辽南钢铁公司也落户东四管理区大二村,可以说辽南钢铁是东四钢铁行业的后起之秀,也是辽南地区崛起的一支规模较大的钢铁新军。公司年生产能力30万吨,生产的“辽南"牌钢材畅销国内外,该公司在2004年度两税实现380多万元,被市政府评为“纳税五十强”企业。形成了以辽南为首由型钢金菜,型钢新轧钢组成的大二轧钢产业带。

2004年,东四工业销售总额达到100823万元,较1994年相比,十年时间产值增长近30倍,“十年磨一剑”这十年来东四的工业经历了转制、资产重组的阵痛之后终于“破茧成蝶”,初露锋芒。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东四工业的发展期。

2005年年底,东四境内所辖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数已达到900多家,营业收入达到11.9亿元。2005年东四综合实力在全省乡镇排名中跃居第98位,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已由农业主导型发展为以工业为主导,一、三产业并重的格局。

2006年东四新一届党委组建后,又提出了“构建园林化工业强区"的发展目标,这标志着我区企业今后不仅在量上扩张,更要在质上飞跃,同时召示着政府今后注重企业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同时党委、政府又提出以广盛食品为基础,规划建设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的广盛工业区。到目前为止全区工业已形成了以轧钢、运输、气体、纺织为主,以机械加工、塑料编织、农产品加工为辅的产业群体。从地理位置分布上看,形成了以老镇区为工业区中心,东有大四工业园区,西有大二轧钢产业带,北有广盛产品深加工园,四位一体的格局。合理的布局,完善的体系,宽松的环境,优越的人文,创新的理念都为加速东四经济隆起,强势推进全区工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强劲的工业发展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