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
【工业】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5亿元,增长10.7%;工业用电量达到35亿千瓦时,增长46.6%。加速培育支柱产业, 推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3家,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增长18.2%,实 现利税47亿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对项目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钢铁、绿色化工、汽保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9.5亿元,225户企业进入园区,其中97户已经建成投产。汽保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特色产业基地”,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营口)汽保国际博览会。钢铁、绿色化工、汽保三大产业集群支撑有力,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农业】全力打造特色精品农,新增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1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1000亩,海蜇、海参等特色海产品实现产值超亿元。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新建、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居全市首位。投资1.1亿元,完成农田水利骨干工程19项。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共发放补贴资金2500万元。全区农业增加值完成18亿元,增长28.6%。
【服务业】以大项目引领牵动的商贸服务业加快升级。总投资20亿元的营口国际汽保汽配城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5亿元的居然之家运营良好,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总投资21亿元的环渤海钢材城二期进展顺利,钢贸大厦办公楼已经竣工,茶叶批发市场投入运营;总投资30亿元的优粤城·城市广场一期工程主体基本建成;总投资50亿元的东北特产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加紧推进,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列全省百项重点服务业项目。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营东新城现代物流集聚区的功能区、核心区规划已经完成。旅游业稳步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11.6亿元,增长10%。城乡市场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亿元,增长10.8%。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4亿元,增长10%。荣获“省发展服务业先进城区”号。
【项目建设】招商队伍充实壮大,招商方式不断创新。全年共落实千万元以上项目211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7项。总投资300亿元的五矿中板高炉改造,机械化料厂,煤气发电,水、钢渣处理等技改项目全面竣工,已具备年产6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总投资215亿元的营口钢铁有限公司装备项目两条生产线均已投产,钢材年产能达到350万吨;总投资4亿美元的盈德气体制氧项目一期顺利完工,生产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总投资10亿元的营东陶瓷高档微品砖项目一期全面投产。企业活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区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发展到24家,中意泰达、光明科技等9家企业分别建立海外研发团队。向阳科化、中捷仕达等1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风光化工、奥达制药等12家企业被评为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77亿元,增长23%。
【新城建设】全年累计投资5.5元用于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3亿元的营东新城“三纵三横”道路和16座景观桥建成通车,新城路网全面畅通。总投资1.5亿元的人工湖、景观河工程完成河道砌筑8675延长米,沿河护栏2800延长米,新建亲水平台8处。投资1.4亿元的东湖广场景观绿化工程已经完成,营东新城绿化面积发展到168万平方米。市民服务中心、营口实验高中、文化艺术中心、营口第二人民医院等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自来水、燃气、通讯、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顺利实施,营东新城核心影响力正在加速显现。全年商品房建设完成投资40.5亿元,商品房销售额实现41亿元,销售面积85万平方米,继续领跑全市房地产市场。
【老城改造】不断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维修、改造下水管网2500延长米,完成河道清淤2.2万延长米;维修工业路、育华路、商业步行街路面13720平方米;新增和维修路灯533盏实施龙山大街绿化工程,新增绿地3200平方米,增设绿化护栏6000延长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柳树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规划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中村改造进程不断加快,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的柳树新村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高铁站前广场管理有序。营口客运东站进入装修阶段。城乡道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投入2800万元,为全区24个行政村铺设水泥道路31.8公里,完成上线6.6公里大修工程。先后出台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民生工程】全年实施14项重点民生工程。投资39.3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共完成建筑面积72.4万平方米。太和新邨、阳光人家小区已如期回迁,安置居民7047户;滨水人家(ACD区)、太和人家小区基本建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实验小学扩建工程。投资660万元,实施了老旧小区、街巷改造以及宁园社区、老边商场等区片10万平方米的供暖管网改造,群众出行条件和供暖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投资30万元,建设笼式足球场1处。实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营东新城用户基本完成整转。投资178万元,对边城镇后石村、三家子村、金屯村和北于杨村进行环境治理,2000余户群众直接受益。
【生态环境治理】蓝天、碧水工程扎实推进。工业提标淘汰、城市扬生污染控制任务目标已经完成。狠抓污染源治理,关停污染企业3家,造纸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柳树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均已投使用青山工程成效显著,破据山体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坑矿治理、围栏封育等工程已通过省、市验收。投资3.9亿元,实施植树造林10项工程,全区新增绿地面积206.5万平方米,绿化村屯20个,义务植树55万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深人推进,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日趋良好。
【社会事业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稳步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营口实验学校进入“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行列营口实验高中荷球项目首获亚洲冠军。标准化“社区书屋”投入使用,“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健身广场累计发展到47个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补偿受益度继续保持全市最高水平。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633人,新增扩面5330人,收缴统筹基金21205万元,基金征缴完成率居全市首位。新增实名制就业19500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3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650人。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体改善生活条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4户。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农村低保金由132元提高到170元,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7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