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央领导同志相关资料 > 评论文章 开创辽宁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
开创辽宁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
【2020-09-28 来源:辽宁日报】

宁新平

(一)

思想领航铸伟力,乘风破浪更向前。

时间走到了2020年9月28日。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东北地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地位,深刻指出制约发展的“四个短板”,明确提出需要推进的“六项重点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描绘了美好蓝图。

厚望如山,感恩奋进。两年来,全省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振兴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殷嘱托相比,与形势丕变的新时代赋予辽宁的重大使命相比,与全省人民盼振兴、图自强前所未有的喁喁热望相比,尚有相当差距,仍需负重前行。

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上,我们尤有必要对总书记重要讲话再学习、再理解、再把握,尤有必要对辽宁下一步的工作再谋划、再动员、再部署,用新的行动和业绩,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场景。

(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行动的动力。

总书记重要讲话,如指引前行的航标灯塔,如催人奋进的钟鼓雷音。两年来,辽宁振兴发展的实践证明,激流险滩之中,变革破局之际,要靠思想掌舵领航、把脉定向。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重要经验,形成了宝贵共识。

我们深刻体悟,惟有增强政治自觉,谋划才有遵循。总书记对辽宁高度重视,提出要求,寄予厚望。这些要求,是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光荣的政治使命,全力以赴尚兢惧,懈怠丝毫要不得。增强政治自觉,把握总书记讲话中蕴含的深邃思想,真学真悟,真信真用,使之转化为行动指南、决策部署,我们的前进方向就不会偏移,振兴的航船就会行稳致远。

我们深刻体悟,惟有增强思想自觉,应变才有定力。总书记对辽宁亲切关怀,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既为存在的痼疾开出“良药”,又为开创新局提供“金钥匙”。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增强思想自觉,善于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找出路、问办法,我们就会在复杂局面中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远见卓识,就会在危机丛脞中拥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我们深刻体悟,惟有强化行动自觉,工作才有担当。总书记对辽宁充分信任,对辽宁人民感情深厚,对辽宁干部期望殷切,鼓励我们干出新业绩、要有新起色。4300万辽宁人广其能而奋其力,经坎坷而志不堕。强化行动自觉,无论任何困难险阻,勇往直前以赴之,百折不挠以进之,殚精竭虑以成之,我们一定能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沈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

“宏”者,势也;“大”者,体也。开创辽宁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要锚定历史的纵坐标,也要找准时代的横坐标;既要心无旁骛着眼自身的发展,更要目光四射观察外部的脉动。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疫情蔓延,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这是一个关于国际大势的重大判断。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辽宁参与经济全球化活动,扩大对外开放,新的挑战何在?

当代中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辽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的机遇何在?

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阶段,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新的使命何在?

星移物换,一日万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今日之辽宁,我们应有新的思辨、新的判断、新的期待。

老与新。提到辽宁,常有“老工业基地”之谓。一个“老”字,意味复杂,它附丽着历史、贡献、传统、担当,但在某种程度也代表了褪色的印象、迟滞的步伐、沉闷的空气、求新的困惑。我们对历史尊重,为过去自豪,珍视“老”的昨天,但更应转换动力,加快升级,开创“新”的明天。传统产业,赋能科技与智能,就会变成优势产业;产业粗放,注重串链和强链,就会形成丰厚生态。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我们强信心,下决心,一定能把“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建成“新工业基地”。

守与创。辽宁国有企业多,习惯大工业生产方式,又曾在计划经济中浸染日久,习惯于在旧的体制机制下运行,已经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制度是用来规范行为的,制度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习玩为理,事久则渎。当体制机制落后社会发展现实,起不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甚至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时,就迫切需要对制度进行革新、再造。辽宁振兴发展正进入攻坚阶段,为高水平制度创新提供了巨大空间。一味守,则亡不旋踵;惟有创,方事业有成。

谤与修。因为经济下行、营商环境等原因,辽宁时常受到外部非议,地区形象难免蒙垢。止谤莫若自修。每一个辽宁人,都应该树立好自己的个人形象,自信真诚,器宇轩昂。俗话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若不自爱,人岂爱之?辽宁之美,辽宁之好,靠我们去创造,靠我们去展示。辽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人才储备丰沛,是有实力的,也是有魅力的。只要把营商环境建设好,把产业优势推介好,把人文特质表达好,辽宁一定能受到青睐,赢得尊重,收获美好。

观与进。做好辽宁的事,根本还要靠辽宁人自己。面对眼前困境,有牢骚者,言语间颇多“怒其不争”之愤懑;有切责者,认为种种过错都是别人的不是;有旁观者,漠然视之,浑然处之,把自己当做局外人。如果把辽宁比作一幅整体画面,它其实是由4300万个色块组成的,有一脱落,面目皆非。每一个辽宁人,其实就是辽宁,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也不能独善其身。以进取的心态去思考,以建设者的姿态去工作,把自己视为群体的有力一员,把事业系于时代的高高桅杆,舞台感就有了,战斗力就会成倍激发,辽宁振兴发展自然就能形成强大的势场。

(四)

凡谋大事,的必先立。

开创辽宁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头绪万千,任务剧繁,必须抓住要害和重点,集中发力,牵动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9·28”讲话中提出“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为辽宁之痛,亦为辽宁之重。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营商环境建设置于事关辽宁振兴发展的全局高度,从战术层面提升为战略层面,明确提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总要求,具象为“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四大标准。“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营商环境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其他问题很难真正有效解决。

打响优化营商环境这场主战役,辽宁怎么干?

“敢”为前提。把优化营商环境比作一场战役,一则是危,表明情势迫急,必须要面对、去解决;一则是难,需要有勇气,要有斗争精神。营商环境问题,很多是痼疾、顽症,不仅与政策、制度有关,而且与文化、观念相连,因而很难根治。在这个关乎发展全局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听天由命、听之任之,必须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有的人怕斗争,担心承担责任、伤及自己,每至攻坚克难处,矜严握楯,唯恐失手坠地。实则,大道若夷。只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一心为民,一心为公,就不会无端颠踣;纵有失败,也心地坦荡,无足挂怀。其实,伟大斗争并非都是刀光剑影、遥不可及,斗争离我们并不远,就在身边,人人有份。把一个难题解决了,把一件事情办成了,也是斗争,也是英雄。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走过荣耀、历经波折的辽宁人,当有这份勇气和英豪。

“实”为要诀。蓝图虽好,要看行动;勇气可嘉,要看结果。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不是海市蜃楼,不能纸上得到,是由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成果构建的。实是务实,忌虚。分析问题要符合客观实际,研究办法要尊重客观规律,推进工作要明确具体抓手,干实事,求实效。实是落实,忌空。不落实,一切部署都是零。要全力缩短说了和做了之间的距离、发文件和落实了之间的距离、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的距离,把抓落实贯穿工作全环节、全过程。实是踏实,忌假。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做一件事,不能“差不多就行”,更不能“不行就拉倒”。要强化目标意识,不至千里、跬步不休,不成丘山、累土不辍。

“导”为激励。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一场伟大的实践,呼唤万千英才,同时也为人才的成长涌现提供了机遇和可能。英雄之种类不一,惟以适于时代之用为贵。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一套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善用人才的有效机制,在今天的辽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建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论业绩。在这样的价值坐标中,有为者有位,庸碌者奋起,落后者愧耻,形成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壮阔场面,凝聚勠力同心促振兴、心无旁骛谋发展的澎湃合力。

对总书记和党中央最好的报答,是感恩奋进;对全省人民最好的交代,是砥砺前行。现在距年底不到一百天,任务艰巨,使命重大。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我们毫不松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要求我们慎终如始;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场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辽宁贡献,要求我们奋发图强。这是我们这代人无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不可辜负的光荣。

凡曰有知,孰不思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