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片 > 其他 第一书记——黄翀
第一书记——黄翀
【2021-06-01 来源:中共辽阳市宏伟区委宣传部】

  8月22日中午,湛蓝的天空有几朵白云飘过,黄翀像往常一样,趁着午休时间来到了曙光镇旭嘉村一位独居老人的家,了解老人最近的情况。老人名叫于知武,今年76岁,2017年患上膀胱癌并且进行了手术改道,连买药布换尿袋的钱都没有。黄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和市医疗队联系,当老人露出病灶,让医疗队诊治时,老人的一声“难啊!”黄翀顿时红了眼圈,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打那以后,他包下了给老人买药的事。

  2012年全市行政区域重新规划,这个村从辽阳县小屯镇划并过来,由上旭、中旭、下旭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691口人,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留守种地。耕地以旱田为主,大多种苞米,没多大利润。村里基础设施落后,黄翀进驻村里开始工作后,马不停蹄地察民情、问民意,拜访党员,召集村支部会议,黄翀实打实地挑起村第一书记的重任,提出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听着这位年轻的书记演讲,党员们目光炯亮起来。在发动群众开展工作时,黄翀发现村部没有广播,多次向镇里反映情况,引起领导重视,镇里拨专项资金为村里安装了高清广播,声音覆盖方圆5公里,下通知、播政策,连接党心民意的渠道畅通了。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2018年5月,我市出现恶劣天气,普降冰雹和暴雨。这时正好赶上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村相关工作,黄翀与巡察组工作人员走进村民家中,他发现村里很多条路真的太烂了,一遇到下雨天,老人通过部分村路需要格外小心,一不注意就会打滑摔倒。

  路不平,人心就难平;路不畅,发展就不畅。黄翀连夜写报告,拍村里路况图片,向镇里、区里、市里打申请,到交通部门要政策,历时两个多月,终于争取下来“村村通”工程。去年8月2日,道路施工队正式进入旭嘉村开展道路施工,当路修到村民刘永江家门前,被路中央一根正在使用的电线杆子拦住了去路,刘永江特别想借这次修路挪走电线杆子,黄翀找到电业部门,自己花费2000余元雇佣吊车钩机铲车,总算把问题解决了。现在的旭嘉村因为有了第一书记黄翀的努力,真正实现了“户户通”,村民们都高兴的奔走相告。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带领村民过上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把驻村工作做出成效,相信是每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准则,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区农村工作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