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其他 “大连好人”让我学做大连好人——记人民路街道七一社区农民工李松涛演绎大爱传递的故事
“大连好人”让我学做大连好人——记人民路街道七一社区农民工李松涛演绎大爱传递的故事
【2017-01-16 来源:中山区委宣传部】

在中山区人民路街道秀竹大厦的地下二楼,一处不起眼的50平方米大小的小粮店,因为来这里买粮的人格外多而引人关注。还有一个条幅也颇“招人”:七一社区爱心粮站。这个小粮站的老板李松涛身上,有着不一样的爱心故事。

记不住名的“大连好人”帮我太多

李松涛是位来自河南省贫困地区栾川县峪镇村的农民工,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于 1992年慕名来到了大连。刚来时,他无钱、无工作、无住处,人民路街道七一社区的“张大爷”知道到这个小伙子的情况后,把他领到了家里,这一吃一住就是一个月。

李松涛从小便失去了母亲,百家饭、千家衣和别人的帮忙照顾,让他更能理解真情可贵,他便暗下了决心,等有了自己的事业时一定要回报可亲的大连好人们。他凭着吃苦耐劳的干劲,创出了自己的事业,更凭着农家人的朴实与善良,赢得了众多大连人的信赖与关怀。每每说起这些,李松涛圆圆的脸上总是露出憨厚真诚的笑,他说:“大连人可真是太好了!”

李松涛说刚开始创业时,他也得到了很多“大连好人”的帮助。进的货放在广场上怕被贼盯上,邻居“黄奶奶”把货搬到自己楼下看了一晚上,在他想买房时因为钱不够,也是“黄奶奶”先为他提供了房子;有时资金周转不灵,总到他那买粮的“高大婶”主动借给他一万元;他的孩子出生后,住在他楼上的“潘大婶”和她女儿为他送来了5000元钱,解决了燃眉之急;当时因户口受限买车不方便,七一社区主动提供证明帮忙联系。
    “这些好人帮助了我,可多数我只知道称呼他们什么,但全名我都叫不出来。可他们竟然这样帮我这个外地人,我有什么理由不感动呢!”李松涛说。每当遇到“大连好人”伸出援助之手时,他就暗下了决心,等有了自己的事业时一定要回报可亲的人们。他凭着吃苦耐劳的干劲,创出了自己的事业,更凭着农家人的朴实与善良,赢得了众多大连人的信赖与关怀。每每说起这些,李松涛圆圆的脸上总是露出憨厚真诚的笑容。他总是说:“大连人可真是太好了!”

不求利大但求利民的“爱心粮店”

“是‘大连好人’手把手地教我做个好人。”李松涛总是这样说。做好生意先做好人,他的经营理念是:“不求利大,但求利民”。

走家串户送粮卖粮的日子里,他与本地居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搬家等因素,昔日的老客户们分布到了泡崖、南关岭等地,离他的粮站越来越远了。可是大家仍然愿意打电话跟他约粮,而他每求必应,每每把粮送到家门。每日辛苦劳作,他的身体渐渐吃不消,腰间盘突出一直折磨着他。老婆心疼他,说“别送了,别把自己累垮了”。可是买粮的老人那句:“你来吧,就你家的粮我们得放心!”他一想起来就不由热泪盈眶,仍然满大连地跑着,楼上楼下地送着。 

每当遇到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总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予以帮助。他的一个邻居,患有精神疾病,失业在家,由于人已到中年,又有身体上的缺陷,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李松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把他请到自己的小店里为居民送粮食,每月给他300元生活费,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困难。 

为贫困家庭减免购粮款3多万元

因为经营有方、为人诚信,李松涛的买卖越做越大、越做越火,很快走上了富裕路。现在的他有车、有房、有店。生活富起来后,他时刻不忘回报社会。他总是说:“是大连的人民养育了我,是在七一社区的帮助下,我才买上了运货的汽车,生意才会颇具规模,我在大连这块土地上结婚、生子,生活得很幸福。大连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我将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大连的发展贡献点自己的力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李松涛听说社区要搞“牵手困难群体”活动,他便主动提出要到社区帮助困难群体,他的小店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七一社区的“爱心粮店”。他做出承诺:凡是贫困家庭购买粮、油等食品,一律优惠,低保人员一律享受平价,并免费将货品送到消费者家里。近10年来,他共为贫困家庭减免购粮款3多万元,且每年都到大连市总工会捐款。他的这些举动,使广大本地居民身受感染,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牵手献爱心”的积极性。这几年,每到过年过节,他还会给困难家庭送米送面。

由于他用这些爱心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在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这个外乡人一直在以满腔热忱,用简单纯朴的方式,为这个他所深爱着的第二故乡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