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脱下穿了25年戎装的张丽萍从部队团职干部的岗位来到长利社区任党总支书记时,谁都没有想到13载春秋过后,这个柔弱女子不仅成为拥有3200多户的社区好管家,而且成为1万多居民心中的“爱女”和依靠,人临终前再三托付女儿:“一定要张丽萍为她送终。”一位老党员的孩子结婚诚邀张丽萍去作证婚人;就连居民家的宠物狗丢了,水杯盖掉进了马桶这样的小事,都找她帮忙……面对信任与赞许,张丽萍的感受是:“想群众之长远,谋百姓之利益,求心境之平实”。
一、把社区工作转化为百姓的生活希望
2013年正月初七,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上午,张丽萍向社区工作人员拜过年后,便匆匆赶到单身一人的重度残疾人王龙盛的家,为他烙油饼,烧菠菜丸子汤……王龙盛的嫂子去年12月份患癌症,原本天天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哥哥再也不能侍候他了。张丽萍得知后,带领社区干部轮流到他家为他做饭,料理生活。如今已坚持了四个月。王龙盛逢人便说:“没有张书记就没有我今天!”
长利社区是一个老居民区,生活困难的人较多,有些人甚至每天都在挣扎着活着。对这些人,张丽萍总是格外倾情,她说:“社区的工作就是要燃起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原本性格开朗的陈敏49岁那年,不幸患上了重病,从此而整天寡言少语、甚至封闭自己,经常连续几天不吃饭。面对精神日渐消沉的陈敏,张丽萍悄悄走进了她的家,陪她拉家常。陈敏会唱歌,张丽萍就邀请她参加社区老年合唱团,每次社区组织党员活动,也都拉上她。这让陈敏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并渐渐融入了社区这个大家庭。她非常感激张丽萍,临终前,再三叮瞩邻居:“一定要让张书记去送她。”
去年1月,入狱10年之久的小宫被提前释放了。出狱那天,张丽萍花300元钱给他卖了一套新衣服,还带给他200元钱。小宫回到社区后,张丽萍一边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好好生活,一边协调有关部门,为小宫落户口、办身份证。小宫的父亲留给他一处住房,因多年欠交房租4800多元而被封。张丽萍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到社区现场办公,使小宫很快拿到了房证。随后,小宫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日工资70元的缝纫工作……住的地方有了,工作落实了,小宫的生活有了希望。他逢人便说:“在我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是张书记帮我开启了新生活”。
长利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最多时达2000多人,这让张丽萍最为牵挂,因为她深深地懂得:帮助一人再就业就燃起一家人的生活希望。2004年,她从家中拿出2000元钱,联系多家单位,帮助创建了社区布贴画培训基地。后来又依托这个基地,创办了布贴画手工艺品厂,截到目前,已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00多人,帮助135名女工实现了稳定就业。此外,她还与辖区单位普遍建立用工信息交流平台,每年输送下岗失业职工上百人。
为了让空巢老人晚年生活不再孤单,远离寂寞,张丽萍倡导开展了“亲情牵手,关爱老人”活动,组织43名志愿者和党员骨干常年到老人们的家里,为她们送去欢乐和笑声。她还创建了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通过96816服务平台,社区网站,社区QQ群,集中服务与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居民们说:“有张书记在,我们总能享受到党的阳光雨露!”张丽萍则说:“群众需求千千万,社区不可能全都满足,但做一件事就应让群众看到一份希望,收到一份信任!”
“用心去呼唤,用爱去奉献,把人间的春风,化作生命的源泉”, 张丽萍默默地实践着。
二、先民忧之忧,后民乐之乐
居民们反映:“张书记想事做事总合大家的意”。是的,经过13年的朝夕相处,如今,绝大多数的社区居民都认识张丽萍,反过来,张丽萍也深知一家一户的“最想最盼”,他们的难心事烦心事被一一印记在她的脑海里,付诸于她的辛勤努力之中。
2002年,9岁的儿子杨毅被确诊为淋巴性白血病,这使本来家境就贫困的刘加荣极度忧愁。就在她一筹莫展时,张丽萍来到她家,从自己的腰包中,为杨毅送去300元钱的资助,这一帮就是9年。长利巷有一条500多米长的山路,一遇冬天下雪,车上不去,人下不来。800多户居民十分苦恼,怨声载道。张丽萍虽多方“协调无果”,但她始终惦记着这件事。一次,她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有关部门呈交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城建部门出钱出人,很快将山路修整一新。去年,辖区的福利厂搬迁,居民担心新建厂房超高挡光,就去社区反映情况。张丽萍立即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然后代表居民向建造方提出补偿要求,车辆通行路线不能靠近居民楼。经过两个多月协商,33户居民分别得到3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经济补偿。
这些年,谁家的难,谁人的忧,每天晚上都会在张丽萍的眼前掠过,等到了白天,这些事就变成了她的工作之重。老人易忘事,张丽萍就带领社区人员挨家挨户帮老人建立“家庭生活档案“,将老人常用的各种票单、收据、交费卡,常用电话号码和生活用品等,进行分类装盒、入柜。低保户、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需要特别关照,她就带领社区人员为他们建立“特殊信息档案”,居民关注小区环境,社区就建立楼院、街巷重点改造整治档案……这一做法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随着各级政府出台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居民迫切需要及时了解,而每一次新政出台后,张丽萍都会在通过楼道板报、楼院宣传栏、热线电话、网络QQ群以及楼长会、党员会等,在第一时间广而告之,不落一人一户。
张丽萍不仅关注居民生活中的“忧”,更重视为他们送去“乐”。她针对不同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建立了社区合唱队、摄影协会、集邮协会等10余个群众性文化团队,每月都组织开展适合居民群众特点的文化、艺术、娱乐、健身等活动。社区还成立了市民文化学校,开设了英语、书法、声乐、舞蹈、摄影等课程。以家庭为主体,连续七年举办“祖孙同乐趣味运动会”,以和谐邻里为主题,连续3年开展了“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如今的居民,都以长利为自豪,都为遇上张书记而感到幸福。张丽萍说:“其实,我们服务居民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
三、既要做好每一件事,更要用心影响一方
盲人张宝亭是建国初期的劳模,动迁离开长利社区后,张书记每年都去看他,给他送米送面送奶送蛋。老人非常受感动,打包带过去的东西始终不愿意拆开,目的是想随时搬回长利社区。
今年,大连的雪特别多。每次下过雪,社区的党员和居民都主动走上街头,逐巷逐院地清扫,连出租车司机都感慨:“长利社区的雪扫得特别干净。”
多年来,社区无论组织什么活动,居民们都能踊跃参加,从不用动员……
张丽萍说:“长利的人心齐”,居民们却说:“是张书记有磁性,能把大伙凝聚起来”。
因城市改造而外迁的党员越来越多。张丽萍不仅经常去看他们,还为他们建特别信息档案,运用网络平台和手机信息系统,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双向共管机制”,保证党员无论走到哪,都有人管、受关怀。对走出去的党员“不丢弃”,对辖区的党员“不冷漠”。创建于2008年5月的社区“党员议事苑”,每月10日,都会“对外开放”,届时,党员居民聚集于此,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反映群众意愿……张丽萍说:“这也是一种凝聚,时间长了,居民们就会自然会信任你拥护你”。
环卫工人不归社区管理,但驻在社区,清洁社区。这两年,张丽萍每年都特邀他们参加社区春节年会,给他们送福送纪念品。前不久,她又组织社区摄影协会免费为80多名环卫工人照证明照、为15对环卫工人照夫妻照。一位结婚40多年未照过“夫妻照”的环卫工人从心底喊出一句“谢谢张书记”。
张丽萍常说:“社区的事很多,也做不完,但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却是社区书记不能忘记的。因为做好一件事,就会影响一群人,凝聚一方心”。
去年,辖区一处山体滑坡。张丽萍和大家一起抬沙子,清淤泥,衣服湿得透透的,腿脚被水泡得白白的。大妈大婶看了直心疼,但她却不以为然,一直坚守到险情被排除。有一户三口皆残的特困家庭。住两室一厅的房子,从不打扫,屋里的异味呛得邻居直用门板挡。张丽萍亲自带着社区人员连续两天上门帮助清扫垃圾、粉刷墙壁,光死耗子就清除了5只。邻居们说:“一个女书记,把事儿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在张丽萍的心里:身份意味着责任,书记做的事越多,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就越好。因此,她也愿意通过自己的付出,把党的形象送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