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其他 中国好人——马仁典
中国好人——马仁典
【2018-02-22 来源:中山区委宣传部】

有着50多年党龄和近40年军龄的马仁典有其不同凡响的教育工作经历。他南开大学毕业后便住教于海军院校,系经济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曾多次立功受奖,终身享受国务院特贴。2001年退休后依然活跃在他挚爱的教育事业上,他沿袭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用满腔热枕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之歌,获得老科协、关工委及文明办等着系统省市区先进工作者及街道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来继其家庭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之后,他本人又荣登《中国好人榜》。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利用军民共建之机,对大连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大连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初探》(载《辽宁经济》)、《大连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载《辽宁大学学报》)、《大连市金州地区改郊县为市区的论证与建设》(呈市政府有关部门)等论文,其观点陆续被政府采购,《大连日报》头版为此发表文章,称他为大连经济战略专家。上世纪90年代初,他完成了倾注生命的力作《公本论》,以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他成了新闻人物,中央和地方多种媒体予以报道,并载入《中国人物年鉴》,他还到海军领导机关和院校作巡回报告,并被邀请到地方校园作演讲,其为追求真理敢于下地狱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广大青年学子。

因军队需要海军决定其超期服役,60岁的马仁典在服从命令的同时,便以“五老”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老科协和关工委行列,先后担任大连市老科协常务理事、中山区老科协会长和中山区关工委学马列中心组组长、报告团成员。从此,除深入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基层党校、军警部队作报告以外,主要奔波于大连市多级多类学校。他曾多次应邀给1、2、10、24、33、35、39、42、44、66等中学和春和、三八、葵英、望海等小学及部分学校讲课作报告,报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与实践,还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形势、WTO等专题,再就是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尊师重教、孝道文化、尊重科学批判邪教、“三观教育”等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政治性内容,其特点是贴近听众、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深入浅出,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特别启发人、感动人、教育人。

1995年冬,马教授夫妇在春和小学认养了自幼失去父母的学生刘培菁做干孙女,一直培养到大学毕业,小培菁体弱多病,除带她到医院检查治疗外,平时更是增加其营养,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在马教授夫妇的教育下,她中学入团,大学入党,被评为“优秀大学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为了回报社会,她毅然离开收入较高的私企到街道社区工作,把青春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马教授被市科协聘为三八小学和课外辅导员、葵英小学的少年科学院顾问,还被区人武部聘为10中和35中的少年军校名誉校长。他热情地参加少先队主题队会,积极指导学校的科普活动,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活动,不仅负责联系海军院校学员为其搞军训,而且亲自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初期,马教授每周一次在街道社区学校论坛紧跟战争进程作了三次报告,使青年学生和军民受到了国家安全和爱国主义教育。2004年海军广场街道为贯彻中央有关提示,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学校,他被聘为顾问,不仅出谋划策,而且亲自作品德教育报告,还给个别家长和学生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使其深受感动。现已大专毕业的刘存至今深受感动,感激不已。

他到一些学校讲课并进行调研,发现有些学生崇拜明星,简直成了“追星族”,梦想一夜成名,有急功近利倾向,这对学生成长很不利。他有句名言:如果就科学技术是今天的生产力,那么,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必须尽快把青少年引导到崇拜和追求科技泰斗这样的特大明  显上来,于是他主编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的人生路》一书,以轻松的文学笔触介绍了华罗庚、钱学森等71位科学家各自的人生精华。这本书获得了大连市优秀著作奖,并被武汉市确定为群众读书活动必读书刊。

1998年他主审并参编了全国首部《邓小平理论概论》高校教材,还主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军队重点教材。为了推进素质教育,2000年至2002年,他用了三年时间,主编并出版了《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等三部大型教育文献,共计613万字,问世后便发行一空,对全国范围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由他主编,妻子肖玉芬和她的学生王玉东全著了一本科普读物《蓝色的歌》,介绍了海洋、海权、海军、海域、海洋国土、海洋资源等科学知识。他作为海军老兵,在给青少年的赠书上写到:“树立和强化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意识,立志做祖国的蓝色骄子,寄托了他建设海洋强国的理想和对青少年的热切期望。”他时刻不忘家乡的教育事业,2009年正值建国60周年,他自费以村两委的名义为家乡的六位烈士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现已成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他回故里的20多天里,一天也没休息,他和妻子一起到八里完小这所对他启蒙的母校给师生座谈,双休日和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把学生分批地召集到他家的大客厅里,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每次都发一些学习用品,根据学生的表现每周发一次奖,一共发了三次。分别时充满了恋恋不舍之情,一再问个什么时候再来。马教授的爱心不并限于故乡山东和第二故乡大连。他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撒在哪里,堪称大爱无边。在今年5月中央文明网投票过程中,他以40多万张票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最难能可贵的是,马教授奔波不息,笔耕不上,呕心沥血,教育后人,他却是一位仅有一只眼、一个肾的二级伤残军人。他在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毕红烛之光,尽人梯之力,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乃我之格言”。这正是他孜孜不倦、一生追求的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