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碱厂乡按照产业带动,项目牵动,群众互动的扶贫工作安排,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业态的转变、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转变、贫困人口从我被扶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乡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019年碱厂乡继续巩固“党建+”成果,紧盯脱贫攻坚战场,新发展村集体经济6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45万元。实施产业入户项目与村集体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相叠加的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多方受益,全年实施危房改造218户,实现306户834人稳定脱贫,蒋家村整村摘帽,碱厂乡荣获辽宁省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主要工作做法
(一)强化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引领
一是确立主责意识。乡党委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员帮扶带动机制,脱贫攻坚战场在哪里,党组织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党建与脱贫深度融合与互利双赢。二是加强基层党建。从抓支部书记入手,增强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能力,发挥双带作用,确保支部一把手,脱贫有一手。从抓村级场所建设入手,不断提高村级场所的服务能力,把工厂,合作社建在村部,成立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使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成为脱贫攻坚指挥中心。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从2017年开始,碱厂乡乡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7个村全部实现空壳村的转化,村集体经济直接带动420户脱贫,1100人依靠企业分红受益,村集体经济已成为全乡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特色产业,做好产业扶贫
产业结构单一是碱厂乡致贫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乡把产业扶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特色产业入手抓好产业扶贫。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连续三年实施花生良种改造全覆盖项目,带动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增产增收。二是发展以“碱厂红南果梨”为主要品种的精品果树项目。碱厂红南果梨已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已带动200户脱贫,未来将带动650户增收,产业带动优势逐渐显现。三是借助产业优势,抓好泳装扶贫。截至目前,我乡建成村集体泳装厂4家,直接带动350户脱贫,工资性收入达到每年1500万元,泳装产业成为我乡的新兴产业。四是做好旅游产业。依靠碱厂水库和大青山丰厚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碱厂村成为旅游扶贫示范村,促进旅游业招商、农副产品销售,推动生态扶贫。
(三)推动规模经营,抓好项目扶贫
发挥农业经济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权股份合作形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扶贫基地,实现土地流转,吸纳就业扶贫。一是朱家村千亩大樱桃科技示范园,流转土地1000亩,带动150户贫困户脱贫,吸纳80人就业。二是碱厂村蓝莓基地,带动60名贫困人口脱贫。三是白庙子村红南果扶贫基地和张家沟干果扶贫基地。这两个基地对我乡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四)创新扶贫模式,助推精准脱贫
通过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实践,碱厂乡不断探索扶贫新模式。一是由白庙子村党支部创立的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实现了党支部引导、合作社服务、基地做示范、贫困户受益,这种模式在全乡进行复制推行,助推了我乡林果业的大力发展。二是由碱厂村党支部创立的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持股扶贫模式,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占49%,村集体占股51%,这种扶贫模式的开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实现了本村村民在家门口打工的心愿,同时也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达到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效果。三是探索集中建设+统一经营+贫困户承租合作扶贫模式,解决贫困户资金瓶颈,激活土地承包权,推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经营模式的转变。
(五)切实提高内生动力,抓好智力扶贫
一是在白庙子村红南果扶贫基地建立“干”字碑,学习毛丰美苦干、实干加巧干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字精神,激发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加信心。二是选村李红星、田士权优秀支部书记双带典型,发挥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三是搞好红南果之乡特色乡镇创建活动,打好生态扶贫基础。四是搞好科技培训和产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创新创业能力,搞好因村因户施策,形成村有拳头产业,户有过硬项目,人人参与的浓厚脱贫氛围。
今后碱厂乡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市委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