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其他 任莉:20年坚守 只为酿出好蜜
任莉:20年坚守 只为酿出好蜜
【2020-06-08 来源: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

5月20日,记者来到宽甸满族自治县硼海镇三道湾村葆春蜜蜂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远处的槐树林郁郁葱葱,道路两旁的山坡上、河沟边,随处可见美丽的花朵,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间辛勤工作着。

“一大早听着蜜蜂歌声,开始了我一天的工作,现在蜂场里有50多个中蜂蜂箱。”葆春蜜蜂场场长任莉一边介绍,一边动作娴熟地逐个开箱检查,抽出一扇扇巢框,用工具将边框上多余的蜂蜡刮掉。

1991年任莉从锦州农校毕业,分配到宽甸养蜂管理站当技术员。2000年5月,随着企业改制,她下岗了。第一次创业,她选择养鸡,由于不了解市场行情,仅3个月,就赔了3.8万元。后来,改行做食品加工,但一个多月后,又以失败告终。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决定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养殖蜜蜂。从此,任莉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养蜂这条艰辛的创业路。

创业之初,任莉和丈夫与蜂箱同住在大货车上,最难熬的就是被蜜蜂蛰,每次检查蜜蜂时,都要被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创业难,在异地他乡创业更难。曾经在朝阳采荆条蜜时,由于受倒春寒的影响,荆条不流蜜,蜜蜂无蜜可采,致使带来的几百箱蜜蜂大批死亡。这一年,她辗转浙江、安徽、山东、内蒙等七个省区,行程3000余公里。

上天不负有心人,经过20年的坚守,任莉的蜂场从最初的100箱蜜蜂发展到目前1200多箱,并在牛毛坞、步达远等地先后建立三处中蜂繁育基地,带动百余户农户一起养蜂致富。

任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将中华蜜蜂古老的桶养方式改成活框饲养,改变“杀鸡取卵”式的取蜜方法,不但保存了蜂种,还大大提高了蜂蜜的产量,并且获得了市总工会金点子大赛一等奖;与此同时,任莉认真钻研,攻破了花粉破壁技术,获丹东市政府科学技术发明奖。

任莉的企业现有员工50余人,生产的蜂蜜、王浆、花粉、蜂胶、蜂腊等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任莉还在蜂产品品种及包装上大胆投资,先后开发出8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蜂产品。产品远销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大连、天津、哈尔滨等地共有经销处13家。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任莉还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她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需要的人。对前来学习养蜂技术的农户,热情接待,认真解答,还免费提供技术资料、蜂药、用具等。高宝环是步达远镇新安村7组的一名单亲听障妇女,离异后独自带着听障的女儿寄住在弟弟家,生活很拮据。2013年,任莉了解到高宝环的境遇后,免费赠送一箱中华蜂及养蜂用具,并带着技术员进行指导,手把手传授技术。经过学习,高宝环姐弟学会了养蜂技术,两年后,高宝环的蜂蜜每年能卖2、3万元。目前,高宝环家的中华蜂已由最初的1箱繁育到200多箱,从一名低保户转变为养蜂专业户。

几年来,任莉先后为300多户蜂农免费资助蜂箱515套,摇蜜机156台,蜂药、用具、技术资料等累计支出费用10余万元。她还把技术服务领域拓宽到凤城、本溪、吉安等地。如今,任莉又组织蜂农成立了“祥瑞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会员123户,注入资金252多万元,用合作社的优势更好地为蜂农提供多种服务。特别是去年宽甸大面积爆发中华蜂囊状幼虫病时期,任莉第一时间联系省专家,并带省专家逐户到蜂农家,自费18万元为蜂农发放药物和疫苗,为宽甸蜂农挽回损失数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