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男,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锦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石油焦所所长。他把人生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献给了科研事业,谱写了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纯情而执着的奋进篇章。
不负职责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刘川一直走在针状焦产品更新换代的最前列,1994年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2003年任针状焦项目课题组长,2014年走上石油焦所所长岗位。20多年来,他参与筹建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重油焦化实验室,组织建设了多套小试、中试及测试等实验装置,确定了20余项针状焦原料及产品分析方法,带领技术团队先后完成了针状焦小试机理研究、针状焦工艺优化、掺炼重油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原料预处理工艺开发、拓宽针状焦原料、高等级油系针状焦研发、针状焦原料标准制定、针状焦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开发等多项科研课题,为公司针状焦产品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心有所向,劳而有获。刘川团队先后完成针焦实验17次,获得实验产品分析数据100多个,最终于2019年6月3日全面完成外油掺炼生产针状焦实验评价工作,使二套针状焦装置油浆资源调研、原料评价报告及外购原料指标如期上报,为锦州石化公司二套针状焦装置按期投产提供有力保障。
不负岁月韶华,将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研是工作,是事业,更是报效国家,实现“将公司针状焦做到国际第一,争取早日取代进口针焦”科研目标唯一有效的途径。2019 年,刘川带领他的科研团队连续倒班实验超过150天,跟踪分析车间样品100余个,完善了烘焦中试实验、配合装置开工生产和负极焦的实验及电化学分析工作;开发出锦州油浆为原料的水蒸气烘焦生产优质针状焦的新工艺;完成了车间细粉焦利用、负极焦产品指标、客户对标、战略合作、中间相优化实验、产品电化学测试等工作,负极焦中间相优化实验得到初步结论,经与进口负极焦的对比,在偏光显微组织结构制样、显微组织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初步判定负极焦性能提供前期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