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作品 > 其他 辽宁丹东:村支书的脱贫日记
辽宁丹东:村支书的脱贫日记
【2020-08-11 来源: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丹东市残联负责包扶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军民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止。这几年村民们的变化,从村党支部书记王福生的脱贫日记中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贫困户陈富海家里新修了房子,过完年又买了两头猪来喂养。看到这些贫困户的新变化,我很高兴,相信只要铺好了脱贫路,他们个个都能摘掉‘贫困帽’。”近日,王福生在他的日记本上又新写了一件事儿。

60岁的王福生在军民村已经担任10多年村支书,他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用这种形式见证军民村每一年的变化。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的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

军民村有6个村民组,370户1210人。由于土地林地面积少,缺少致富门路,且村民大部分为老弱病残,人均收入较低,是当地重点包扶贫困村。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45人,其中22户为贫困残疾人家庭,他们中大部分无劳动能力,失去“造血”功能,输送传统的种植、养殖项目难以扶持其脱贫致富。

村里的穷,让王福生刻骨铭心,也让他肩负起更多的期盼。“今天,丹东市残联领导带着扶贫小组来推动扶贫工作,我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村民脱贫的愿望有望早日实现······”2016年8月26日,丹东市残联到军民村开展对口包扶工作,王福生当晚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

“2016年10月10日,军民村成为县市两级残联的包扶村;

2016年10月26日,市残联帮助协调扶贫资金50万元,占地4000平方米的综合养殖场开工建设;

2016年10月29日,市残联扶贫小组进村开展扶贫普查工作;

2017年3月26日,市残联协调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帮助我们军民村建成的脱贫攻坚养殖合作社投入使用,为全村33名残疾人每人投入3000元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

2017年8月1日,在市残联协调下,村文化体育广场改造启动;

2017年8月24日,县残联为残疾人建档立卡户投入优质大榛子苗2万多棵;

2019年10月19日,市残联连续三年为合作社投放优质猪仔200头;

2019年10月28日,全村残疾人建档立卡户基本脱贫。

······”

这些事儿,都被王福生逐一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同时也深深地记在他的心里。王福生说,三年多来,在市县残联的包扶、关心下,村里所有残疾人建档立卡户现已全部脱贫,有两户残疾人直接加入养殖合作社代养母猪,每年仅此一项就可增加收入1万多元,其他35名残疾人共得到分红猪仔40头,分红物资和现金累计约15万元,还有大榛子苗2万多棵、鸡崽1050个,为保证他们走出困境、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71岁的村民鞠德文患肢体二级残,一直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他与妻子不仅养猪、养鸡,还种植了大榛子。收入增加后,他今年又重新收拾了房子。“现在生活有了盼头儿,真是打心里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市县残联的帮助。”鞠德文感激地说。

如今,军民村已经摆脱了昔日贫困的阴影。但丹东市残联扶贫工作小组仍然像走亲戚一样和村里常来常往,在养殖场、田间地头、村民家里,助残扶贫的根系已经植入军民村的土壤。“2020年5月27日,市残联领导来村里,走访了残疾人任军子和王延成家,给他们送去了猪仔和大骨鸡。真为他们高兴,希望军民村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王福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王福生说,要把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残疾人入股经营模式坚持做下去,通过市县残联的包扶和支持,加大投入、做大做强,持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保证全村建档立卡户和所有残疾人不返贫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