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银州区龙山乡西辽海村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农产品展示柜上的农产品让记者眼前一亮:不仅有黑、白、黄、绿色的小米和玉米,还有礼盒装的各种杂粮和农家干菜。理事长张玉峰拿起一穗看似普通的玉米向记者介绍说,这叫水果玉米,较普通玉米皮薄多汁,没有淀粉但糖分和水分很多,可以生吃,一小穗就可以卖到一元钱。张玉峰告诉记者,合作社靠着这些新品种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使得社员平均亩产可增收1500元左右。
张玉峰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从农民到农民企业家的转身。如今,张玉峰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完全实现现代化办公,出入也有小轿车代步,年收入可达到50万元。“这都要感谢党的领导、政策好啊!”张玉峰告诉记者,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坚持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更坚定了他大力发展合作社的信心。他打算到2014年带动农户总数超过500户,特种玉米(水果玉米、爆裂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
“以前我种地、打工加一起,每年也就收入2万多元,自从加入合作社种上了新品种的爆裂玉米,只靠这部分年收入就能达到五六万元。”村民张宏义说,其他一些社员还有其他营生再加上分红,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
张玉峰出身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1997年大专毕业选择回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他干过工程,做过粮油生意,还开过超市,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朋友一起参加了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班中所讲到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国家对农业合作社的鼓励政策,让一直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张玉峰豁然开朗。张玉峰说:“村里人祖祖辈辈都在种植传统大苞米收益太低,必须搞特色种植才能增收,虽然还种玉米、杂粮,但‘新品种’和‘新的农业经营模式’才是我的特色。”
就这样,张玉峰和齐振海等5个朋友建起了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最初的6户到现在带动当地300多农户,从最初生产加工粗粮、杂粮,到现在发展胶质玉米、爆裂玉米、水果玉米生产的订单农业,还将农副产品精装化,形成礼盒装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张玉峰已经成为我市新型农业经营的先行者,还带领300多农户实现了小康生活。
张玉峰告诉记者,他对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划,就是利用4年时间建成一个以“有机农业、生态农庄、职业农民”为开发宗旨,集生产、观光、休闲、销售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庄园,总面积约500亩。提到对合作社未来的规划,张玉峰兴奋地说,我希望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用现代商业手段把散落在市场中松散的资源高效重组在一起,以有机农庄建设,带动合作社向新型农场、农产品加工、涉农工程、涉农流通“四位一体” 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全部入社社员实现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