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全面小康典型人物 残疾人马洪波——皮革护理年赚10万
残疾人马洪波——皮革护理年赚10万
【2012-12-07 来源:铁岭日报社】
图为马洪波正在为顾客保养貂皮大衣。

银州区龙翔小区南门有一家皮革护理店,远在昌图、开原、调兵山的顾客都来这个店进行皮革修护。店老板是一位40岁刚出头的残疾人名叫马洪波。“以前奢侈品的皮革修护要到沈阳去,现在直接到我的店里就行。现在的我开上了轿车住上了楼房,一家人快乐而富足。”


11月27日,记者来到这家小店,马洪波和4名员工正在忙碌着,店内的玻璃柜内挂满了改好的貂皮和清理过的名牌皮包。


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马洪波的右腿落下了终身残疾,中学毕业后,他通过自学成为铁岭商业大厦的一名家电销售员。没想到几年后商业大厦解体,马洪波成为一名下岗工人,从此一家人仅靠母亲300多元的工资生活。困难面前马洪波选择了坚强。他借钱买了辆旧三轮车卖咸菜。因为缺少经验最少时他一天只挣1元钱,根本无法维持生活。无奈马洪波又出去学习配钥匙,但也同样难以维持生计。


经过考察,马洪波把目标转向了皮革修理市场,“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市民的消费意识不断提高,买高档鞋等物品的人多,但却缺少维护和维修这一环。” 马洪波说。


2005年,马洪波踏上了去北京学习皮革护理的路。学习时需要把鞋放在腿上,他经常把腿划出血淋淋的口子,原本残疾的腿上布满伤疤,腿疼一直在折磨着他,但倔强的马洪波一直坚持着没有放弃。


学成后,马洪波遇到了缺少创业资金的难题。市残联理事长李玉春、银州区残联理事长鞠维嘉了解情况后,特意给他送来价值近两万元的皮革美容机、貂皮拼缝机等,在大家的帮助下马洪波的皮革护理店终于开业了。


开业之初,马洪波遇到不少困难。接到不会做的活他就亲自送到北京总店进行修护并跟着学艺。尽管成本增加了,但看到顾客满意的笑容,他就觉得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


经过8年的探索,马洪波彻底掌握了这门技艺,并成为“皮美迩”辽宁总代理,专业从事特种皮面的护理及沙发美容等。


马洪波一直在提升技术服务和顾客满意上作文章。他的店提供特价服务和特色的擦鞋服务,并将顾客的联系方式及生日存储进电脑,适时向顾客表达祝福并赠送小礼品等。马洪波每年都要到外地去学习“充电”,“今年我到香港学习了皮革修护技术,明年我准备到上海去学习,这样才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为顾客的服务中,赢得他们的满意。”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今年我还要继续招收学员,把我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带领更多的人靠双手过上富裕生活。”现在,他每年都能培训3-5名残疾人,让他们自强自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培训过的20多名学员几乎遍布辽宁全省,远到黑龙江,学员们已经陆续开了20多家店面。他也被省残联评为 “残疾人创业带头人”。


从马洪波的眼神里,记者读出了那份坚定,读出了锲而不舍的追求。“很多事,我没法选择,没法选择出身,没法选择容貌,但我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可以选择我站立在这个世间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