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记者来到东孤家子村,还真是眼前一亮,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每户人家都是统一的红墙院落,整齐的路边垂榆随风吐绿,随村而建的“万泉河”水库波光荡漾,河水清凌,村外地里玉米长势良好。
这个典型的东北小村有着江南村落的风光。这里有宽敞笔直的马路,灯光如霓虹的文化广场,村里各家有40多辆小轿车,最多一家3台,一幅现代小城的景象。
这里是铁岭县新台子镇东孤家子村。不仅环境美,村民人均纯收入两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一倍多,运输合作社成员每户收入过百万。村里还给村民上了养老保险、新农合、治安保险——城里做不到的,这里实现了。老太太争抢着嫁给这村的老头。因为这里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到了岁数,一年能拿三四千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代版的“桃花源”。
它的当家人叫曹广江,一个有志于富民的个体老板,被村民推举为“村官”的他带领一班人马,用10年时间,将一个脏乱贫穷的小村,打造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
治理环境碰到“下马威”:“谁挪我家柴火垛就杀了谁”
曹广江跑过运输,采过石,穷过苦过,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成功的老板,自己富了,他还想让乡亲们也富起来。
2002年,在村书记“双荐公选”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曹广江高票当选村书记。当时的东孤家子村穷得叮当响、脏得让人厌、乱得招人烦,外债还剩120多万元。
而曹广江从1983年底开始跑运输到1998年,他已拥有7台大型车辆,年收入十多万元,之后他又承包了村里的采石场,收入当时已相当可观。没人想到他放弃好好的生意去当个穷村官。
几番思考后,曹广江在家人的反对声中,毅然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幸福”,曹广江“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幸福”,曹广江的想法十分朴实,就是要带着全村人过上小康生活。上任后,曹广江认真走访了村里的每家每户,摸清了全村的底细后,曹广江决定实施他的“施政纲领”。
当时的村子又脏又乱,没有柏油路,一到下雨天,村路泥泞得没法走,乱堆乱放的垃圾和没人清理的臭水坑引得苍蝇蚊子乱飞。
“必须先把村子的环境整治干净!” 曹广江说干就干,他向新台子镇政府求助,多方筹资后决定修路。
由于百姓家的柴垛都堆放在路边,要想修路就必须首先说服他们把柴垛挪进自家院子,大多数村民虽然心里有疑虑,但是都很配合,只有村民张生林不同意,还放了狠话:“谁知道什么时候能修成?我就不挪,谁挪我家柴垛我就杀了谁!”
曹广江听说后,几次三番到张生林家里谈话,做了3天的工作,张生林才缓和了态度:“修路是好事,我就信了曹书记了!”
几年后,村中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面整齐干净,张生林回想自己当年的阻挠时特别不好意思:“曹书记是好人办好事,我给大家添麻烦了!”
从修路开始,曹广江又陆续把村里的臭水坑改造成了文化广场和体育广场,全村500多户人家全部建了统一的红砖院墙,村中主路路边栽种了垂榆,全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所有垃圾都转移到村后的牛山上集中掩埋。
如今的东孤家子村,环境优美得村民都不愿离开家。
依托资源招来水泥厂,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上任的第二年,曹广江开始抓经济。
他积极挖掘本地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把方向定位到了招商引资。通过各方面的协调沟通,镇里的招商项目——铁岭新新集团下属的大型现代化水泥厂决定落户东孤家子村。
新新水泥厂落户后,征地430亩,会给付一笔数额较大的补偿款,这对于东孤家子村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雪中送炭。曹广江知道这个机遇必须要抓住,他开始围绕水泥厂的落户来研究治穷的方略。
在征地之初,曹广江仔细考虑了补偿款的给付方案,但总觉得一次性补偿会形成“坐吃山空”的结果,对集体和个人都没有长远利益。经过查找案例和认真思考,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土地作价,直接给付小部分,大部分以股金形式与企业合资入股,年终分红。在与村“两委”班子协商后,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认可。
这个决定在村民中传开之后,村民中炸开了锅。众多农户对水泥厂的发展前景没有信心,宁愿要一次性补偿。每天都有数十人来办公室质问曹广江为什么要决定年年分红。有的人甚至指着他的鼻子大声地呵斥,甚至直接到他家里来闹事。村民们的不理解没有动摇曹广江的决心,他顶着压力,耐心细致地为每个人讲这个决定的好处。为此,曹广江召开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等大小会议共计10余次,带领村干部走访顽固户100余次。经过十多天苦口婆心地劝解,村民们勉强同意在合同书上签字。
“我搞过运输,水泥厂正式投产,一定是我们村农民致富的好机会。”曹广江说。
他积极与企业老总沟通,争取工作岗位和运输订单。水泥厂的老总有一句玩笑话:“俺水泥厂的门槛啊,都要被你曹大书记踩烂了……”
在曹广江的努力协调下,水泥厂投产后,村民不但能得到每年每亩地1000元的补偿款和年终分红,由于水泥厂还安排失地村民400余人就业,很多村民变成了上班族,连带经营的商户、跑运输的老板也都有了更多的生意,这让村民们得到了长远的收益。
经过几年的验证,当初村民横拦竖挡的决定成了英明的决策。
实施运输兴村战略,运输合作社带富村民
东孤家子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运输合作社是曹广江一手创办的。
村里的运输大户张志诚是最早一批进入运输合作社的社员,如今,他家里已经有了5台水泥运输罐车、3辆家用小轿车,年收入能达到100多万元。他说:“没有曹书记带着我们干,我是不可能有今天的。”
跑运输出身的曹广江有这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他把自己做生意多年积攒的人脉都无偿地提供给村民,帮助他们协调运输项目,同时依托水泥厂,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干起了运输,使很多村民变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如今,村里大小运输车辆增加到230辆。
张志诚告诉记者,刚开始跑运输的时候,用的是5吨载量的小车,之后渐渐换成了10吨载量的中型车,再之后又换成了15吨载量的,现在,已经有5台60吨载量的罐装车了。这个发展的轨迹充分反映了东孤家子村运输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
除了运输合作社外,曹广江还带领村班子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先后将村里的3个采石场、一个大型综合果园对外发包,又联系外地造纸厂,在本地发展速生杨等林业产业,都得到了良好的收益。到目前为止,全村劳动力从事务工、经商、个体运输等行业的达到94%,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多元,比2002年翻了三番,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近10000元;村集体不但还清了外债,每年还有200多万的存款;村里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廉洁自律,“宁可我自己亏点,也不能对不起良心”
孙有和是东孤家子村村民理财小组的组长,每个月的27日,他要带领小组7名成员对村里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审核,如有不妥理财小组有权提出异议,并对村书记进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