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本报在A4版刊文寻找22年前老照片中穿超短裙的美女,读者反响强烈,此消息通过本报官方微博转发3200多次。
11月5日一早,记者就接到刘先生的电话,称报纸上的那个女孩很像他早年的邻居,经过核对和当事人辨认,终于在下午确定了“超短裙美女”的身份—她是瓦房店人,今年51岁,当时29岁,而让人更意想不到的是,照片中这位身材婀娜的女孩1991年照片拍摄时已经是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了。
老邻居和老同事同时认出了她
11月5日下午3时,记者驱车直奔瓦房店,一睹“超短裙美女”的风采。
在瓦房店市内,记者见到了一直帮助记者核对“超短裙美女”身份的刘先生。在刘先生的带领下,我们直奔“超短裙美女”的家。汽车停在东长春路上的一幢红色三层小楼外,沉浸在惊喜中的“女主角”和她的母亲、姐姐和女儿等亲朋好友一起迎接记者的到来。
眼前的她让记者一眼就和照片中的“超短裙美女”对上了号。尽管时隔22年,她身材一如当年,头发稍长,相貌气质与照片相当吻合。见到记者,一家人激动不已,“超短裙美女”说,她叫陈晓露,今年51岁,当年的她29岁,已经是一个四岁女孩的妈妈了。
“今天上午,我几乎是同时接到了老邻居和老同事的电话,他们都说《大连晚报》在寻找22年前老照片中穿超短裙的女孩,怎么看都觉得是我,让我赶紧看看报纸。我一看,当时惊呆了,确实是我!”陈晓露手持昨日的《大连晚报》激动地说。
当年拍摄地点应该在天津街
对报纸上的这张照片,陈晓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照片上那个穿超短裙回眸一笑的女孩确实是她自己,而这张照片是什么时间拍的,她一点也不知道,22年来她压根不知道自己的一张照片通过新华社记者的镜头被传向了全世界。注视着照片,陈晓露突然扑哧乐了:“照片上,我的眉毛挺怪吧?可当时特流行那种文眉,粗粗的一道,俗称大豆虫眉,现在看来真雷人啊,但当年真的很流行。”
通过辨认,陈晓露认出身旁和她挽手的是过去的老同事。“姓孙,至于拍摄的地点,我想应该是在天津街上。”陈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她在瓦房店外贸公司做财务工作,每周要到大连市内的外贸总公司报账两三次,因此工作之余,爱逛街的她总是要到天津街上溜达一圈。“看衣服,买衣服。我一直都特爱美,喜欢最新潮的服装,把大连最新流行的款式穿回瓦房店。”
照片中的超短裙,陈晓露说当时在大连市内穿的人都很少,“但我一点也没不好意思,只要漂亮就穿,倒是过路的人看见我挺不好意思的。”陈晓露的母亲和姐姐说,陈晓露从小就特“爱浪”,“她从市内买回的衣服,瓦房店一个月后才有人穿,当年她总是引领瓦房店女孩的穿衣时尚。”
22年来一直追求时尚
陈晓露这个人物,是改革开放活生生的符号和见证。新华社抓拍并向全世界展示她的照片,也正是出于这个改革开放符号化样本化的意义,她那美丽的瞬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印证了中国从封闭到开放,百姓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迈进,思想观念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陈晓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那时的我,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生活条件好了,思想开阔了,也更爱美了,也更有条件美了。穿上漂亮衣服走在大街上,心里真是展扬啊!”提到当年那件超短裙,她说:“当年,街上流行超短裙,虽然那时我女儿都4岁了,但我还是把它穿了出来,我丈夫也支持。”
尽管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但陈晓露22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对时尚的追求,她的女儿今年已经26岁了,也很爱美,母女俩有时候还探讨一下服饰的搭配呢。
说起大连,陈晓露最怀念的还是当年的天津街。“虽然现在市内商场林立,高档的品牌很多,但我还是觉得那时的天津街最好。当年逛天津街,我不逛天百那样的大商场,就喜欢在天津街上一个亭子一个亭子地逛,那时亭子里的时装都不贵,但特时尚。感觉现在人们穿的是牌子和身价,美不美反被放在次要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