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是亚热带植物,素有蔗不过江的说法,但调兵山市的于洪伟却在晓明镇小明村的黑土地上成功种植甘蔗,现已到了丰收采摘的时节。10月15日,记者在于洪伟的甘蔗园中看到,人们嘴角流淌着糖汁,喜笑吟吟,边欣赏北方难得一见的甘蔗林边采收甘蔗,嘴急的直接啃咬开来。
“都是自家产的,绝对没有农药,随便吃,随便嚼,管够儿。”于洪伟热情招呼前来采摘的客人,往人家嘴边递着甘蔗杆,忘情地介绍着种植过程。采摘客不仅有本地的,还有沈阳、鞍山、抚顺,甚至长春、四平的。从10月7日开园以来,于洪伟就沉浸在蔗园里人们采摘的甜蜜中。
据于洪伟介绍,他这个甘蔗园一共3亩地,每亩定植甘蔗幼苗960株左右,每株留分蘖苗4棵,每亩地可产甘蔗将近4000根。在今年旱情严重的情况下,株高仍然达到2米,算上蔗叶,植株将近3米高,每株8-9节,节骨长20公分左右,茎粗也在50毫米左右。
“南方的甘蔗种到北方能行吗?”面对记者的疑虑,于洪伟一副专家模样般地说:“辽北地区夏天光照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蔗营养物质的积累及糖分转化,糖汁糖水比南方甘蔗还丰富,蔗皮超嫩,上市也比南方甘蔗提前二三十天。当然了,毕竟是南植北种,节骨还是比南方少了很多,但节骨长度却占了优势。”于洪伟不无遗憾地补充道。
于洪伟还饶有兴致地推广起他的甘蔗新用途:“这甘蔗一株四条根系栽在花盆里长成植株,装点居家客厅、酒店大堂、购物娱乐场所,那可是绝美的南国景观。”
关于效益,于洪伟十分低调,按每根6-8元计算,去掉成本,每亩挣个万八千块钱没问题。
44岁的于洪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多年来,空闲时间都花在了种植和养殖上,他说跟黑土地打交道是享受。而把南方的作物移栽到北方是他多年的梦想,种植甘蔗成为他的首选。去年8月,于洪伟租下了晓明镇小明村西南一处近百亩地的农场,搞起了藏香猪、林蛙养殖和垂钓。农场的农田早在于洪伟的规划之中,今年,于洪伟精选了3亩地试种甘蔗。从4月15日甘蔗苗移栽,先后通过地膜和拱膜来控制温湿度,到5月下旬就进入了跟北方农作物相似的田间管理。于洪伟每天细心“料理”这南来的“客人”,底肥用的是养殖场鸡粪发酵肥,生了虫子必须完全人工处理,绝不施用农药,摘虫工人最多时20多人。
经过6个月左右辽北肥沃黑土地的滋养,于洪伟的蔗园满是笔直的蔗杆,秋风中笑迎采摘客。于洪伟也正酝酿来年更大的蔗园,去啃嚼更美好的农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