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祥,男,汉族,1957年8月出生,1987年5月入党,现任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研究员及高级农艺师、大专文化。2013年6月,被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沈阳市第六届优秀专家”;2014年11月,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先争优、服务“三农”,创新农技推广工作
林洪祥同志2000年担任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2005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做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宗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用自己扎实的工作作风带动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科技人员齐心协力抓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为全区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驾护航。通过与沈阳农业大学和省内科研院所搞科技共建的横向联合,在省内聘任5名知名技术指导专家,在区农技中心、社会科技能人中聘任了100名技术指导员,在全区农户中选取1000个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示范户的推广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万户的科技示范户的推广工作体系,实现了全区农业科技推广,试验有基地,指导有专家,示范有示范农户,推广有辐射面积。自2010年以来实施国家及省市高产创建项目,推广了新品种、工厂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先后成功转化示范推广了超级稻新品种12个,面积达200余万亩,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取得经济效益6亿元以上。2013年以来示范推广了陈温福院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炭科研成果,推广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500余万盘,示范推广了生物炭为主的炭基肥料(水稻、花生、马铃薯)3000余吨,实现了农业、农民双增收,大大促进了全区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同时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协调好本部门职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党员投身事业发展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在全体党员干部努力下,辽中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全省73个区区评比中,连续5年获得全省第一名,农业中心党支部多次被局党委、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2013年被省农委评为全省农业系统先进党支部。
爱岗敬业、服务农民,践行“学教”活动
林洪祥常说:做好本职工作,面向农民要有坚持“三个凡是”的服务理念,凡是农民需要的就要努力去做,凡是能够做到的就要努力做好,凡是农民提出来而按职能办不到的,也要发挥部门优势协调联系解决。在从事的农技推广工作中,利用多年积淀的经验,及时带领科技人员到现场解决存在的难题,提出补救措施,每年出现场不低于50起,多次为解决平息农民因假种子、假化肥及农田污染等问题出现的群体上访事件,不但稳定了信访也为农民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茨榆坨街道偏堡子社区农田污染问题,他带领技术人员及时出现场,为农民出具了现场鉴定报告,为农户与污染企业走法律程序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法律程序使农民挽回了经济损失。在推广工作中“早出晚归”节假日少休息是他的工作常态。春季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夏季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秋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田间测产;冬季拟定下一年推广工作的计划。多年来,他一直把“工作和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和效益留给农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发展农技推广事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在生产第一线。2014年春,蒲西街道勾刘社区水稻种植大户朱士勇家有140亩水田,由于在育苗管理、选育品种上存在问题,产量不高、种地效益差,当朱士勇找到林洪祥时,他什么都没说,自己打车去朱士勇家田地考察了苗地和水田耕地,当即提出搞“大棚工厂化育秧”、引进了基质育苗技术等方法,并在全年生产关键环节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当年种植的超级稻新品种亩产750公斤以上,每亩比原来种植的老品种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帮扶,如今的朱士勇带动了当地农户水稻工厂化育苗、机械插秧和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在推广工作中类似的事例还很多。
几年来,他先后主持实施部、省市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30余项,引进示范推广各种作物新品种80个,引进示范推广实用新技术3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300余万亩,取得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为我区农业产业调整,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牢记宗旨、严于律己,实现自我超越
长期以来他都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
在平时的工作中,能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作为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他每年节日都积极的慰问老干部,对离退休的老同志关爱有加,征求他们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及所思所想,中心有两名老同志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贫困帮扶,解决了后顾之忧,经常找年轻新同志谈心鼓励进步,他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自己始终积极主动,不计较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职工感受党的温暖,用自己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