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这500斤刚炒好的可以先运走……”近日,记者在开原市威远堡镇泰丰榛子专业合作社院内看到,半个月前从山上采下的新鲜榛子,经过脱皮、晾晒、炒熟、分拣、装袋等步骤,正在销往各地。
开原市泰丰榛子专业合作社是2000年由当地远近闻名的“平榛大王”李树军注册成立的,经过十几年的经营,从最初的150户社员、资产300万元,已经发展到450户社员,流转经营榛林面积4.2万亩,拥有技术人员17人,每年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7个,雇佣的临时工可达3千余人次。
李树军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种植榛子前他不甘心仅靠种地为生,心思活泛的他先后打过工、开过屠宰场、搞过运输,这些丰富的阅历,让他拥有了敏锐的商业嗅觉。1998年,他结识了一个卖榛子的朋友,得知榛子销路很好。当时市场上销售的榛子都是野生的,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回到家中便与妻子商量,想要自己人工种植榛子。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他开始着手准备。2000年,他用筹集来的4万元承包了开原市威远堡镇周家村歪桃沟北侧的1000亩榛子林。2001年,人工种植、规划的榛子林让他收入35万元。“别人的野生榛子也就不到5元一斤,我的14元一斤,还有人抢着收。”人工种榛子能赚钱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周边的村镇,人们纷纷找到他学习经验。随后几年,他的产业不断扩大。2005年,他的榛子林面积已经发展到1.5万亩,年产值两千万元。
正当大家纷纷效仿大面积包山大规模种植榛子时,李树军做了一个让大家出乎意料的决定,他将自己手中的9千亩榛子林卖了。回忆当时的情况,他说:“这个市场就这么大,大家都开始种,产量一多,市场的价格就会下降,要想可持续发展,只有寻找其他的出路。”果然,在榛子大规模上市后,市场价格突然跌落。李树军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只有规范地种植,走精品路线,才能保证销路。于是,2008年,开原市泰丰榛子专业种植合作社诞生了。依靠良好的口碑,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便有100多户榛农加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利益均分的生产模式,使合作社很快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李树军说,合作社在经营上更加规范,在销售上则更加注重发挥品牌优势,先后注册了“五柱子”牌商标,与吉林省食品企业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合同,稳定了榛子的价格和销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社员的利益,也为本地的榛子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示范模式。
现在,李树军自己拥有的两处榛子园标准建设面积6000亩,其中平榛建设面积5850亩,大果榛子建设面积150亩,平均亩产110斤,年产量约33万斤,总收入约690万元。凭此规模,他获得了“全国平榛王”的荣誉称号。除此之外,他还被评为铁岭市榛子产业带头人、全市榛子科技型农民专家和开原市优秀人大代表,合作社获得了“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以及“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
在合作社不断发展的同时,李树军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已无偿投入资金30余万元,为威远堡镇先修路、后修堤。“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现在合作社的规模这么大,我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将合作社办好,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奔小康。”李树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