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彩球,凌空高悬。
悠扬的乐曲,随风飘荡。
风光旖旎的6月,正是杏山生态园大规模迎来游客的季节。
竞相绽放的油菜花,铺汇成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
熙熙攘攘的游人徜徉其中,合影留念;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俊男靓女,特意赶来拍婚纱照;年轻家长们选择到这里带孩子过“六一”。
……
此番美景哪里有?从锦州市区沿渤海大道向海边,驱车20分钟后就能看到。
是谁打造了如此美景?锦州滨海新区(开发区)杏山街道下甸子村党支部书记朱德刚是也。
朱德刚今年51岁了,他原本干了20多年的个体,经商和开采石场干得如鱼得水。然而,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父老乡亲的挚爱,为谋求家乡的全面发展和全村百姓的共同致富,他毅然放弃了风生水起的生意。于2010年担任了下甸子村党支部书记,3年后又兼任了村委会主任。
别看朱德刚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小村官,但他却是一个胸怀全球、放眼世界的人,政治学习和理论深造一点儿都不放松。中共锦州滨海新区(开发区)党群工作部提供的推荐材料上写道:“他坚持学习时事政治和各项方针政策,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在全村党员中先后开展了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两学一做’、‘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重整行装再出发’、‘从严治党在路上’、‘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为主题的一个又一个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反复学习研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之所以刻意罗列这些,在记者看来,一个村官儿、一个村级党支部能有这样的坚持与守望,实属难能可贵。
因为潜心致力于学懂、弄通、做实,朱德刚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等20多项殊荣,下甸子村也荣膺了“辽宁省基层平安示范单位”、“锦州市农村环境治理先进村”、“锦州最美乡村”、“锦州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朱德刚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他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砥砺前行;
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壮志雄心,激情奋进。
他常说:“既然选择了当村官,就要在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群众的业绩,不负党的重托和父老乡亲的期望,肯吃苦、多流汗、树口碑……”
他是语言的巨人,更是行动的硬汉。
说到做到了。
任职以来,朱德刚在杏山街道乃至滨海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第一个解决了全村饮水安全问题;第一个开展全村垃圾箱(池)化;第一个实施村级亮化工程,滨海新区第一盏乡村路灯,是在下甸子亮起的;2015年,我市为数不多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最早是在下甸子村开工的……
人们不会忘记,美丽乡村项目开工后,朱德刚带领村“两委”班子打头阵,动员全体村民参与。他本人夜以继日、起早贪黑奋战在施工现场。历时半年时间,下甸子村的美丽乡村项目达到规定标准,通过了有关部门验收,在全市名列前茅。2016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他召开“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申报了“省扶持一批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下甸子村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一举胜出,由市财政、农委和组织部确定为试点村。一年下来,出色地完成了试点村所有的项目指标,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一批村民就业。
开弓没有回头箭,小康路上快马加鞭。
近几年,朱德刚重新审视脚下的黑土地。他决定充分利用毗邻渤海大道的优越地理位置,继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当2016年春节刚过,他就带着“两委”班子到域外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取经。几个月后,杏山生态园在锦州湾畔赫然屹立。2018年6月初成功举办了滨海新区首届文化艺术节,10日之内,游客达4万多人次。
杏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康志奇说:“老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干家,是村干部的楷模和标杆。建生态园,他天天深入施工现场,指导项目,解决难题。时下开展‘三城联创’工作,老朱从早到晚,奔波在村中各个角落,整治卫生、组织清运垃圾、研究保洁措施……”如今,下甸子村没有不合格的卫生死角,上级几次检查验收,都符合创城要求。
69岁的村民岳云海,每天都在村头、路口和文化广场遛弯儿。他说:“原来我们过趟街,一家门口几个粪坑子,荒草、柴火叶满街都是,自从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上有了专门的垃圾运输车搞卫生、运垃圾。原来村文化广场周围特别脏乱差,如今栽上了花草树木,环境非常好,大人来这打球、下棋,小孩子来这玩滑梯。尤其村屯亮化安上了路灯,村民夜晚出行像白天走路一样。”
……
朱德刚,下甸子村的领路人,以其崇高的为民情怀和非凡的创造力,让渤海之滨的这个小村庄一天比一天富庶,一天比一天美丽,村民一天比一天幸福。以其情系万家、汗洒田园的辛勤与奉献,树立起党的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