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苑智伟毕业于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应聘到丹东一家企业,先后从事过电气应用设计、技术推广、技术管理等一系列技术工作。
初到华通测控,他用敬业精神挑战不可能。
2002年,苑智伟来到了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当时,正值企业初创阶段,仅有二十几名员工,年销售额不足二百万,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由于人员缺少,公司提出了“一人多能”的发展思路。面对未知的工作岗位和技术领域,苑智伟抓紧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短时间内便承担起了企业的多项技术工作。从给客户撰写技术方案到电话技术讲解、从为客户设计电气接线图纸到动手配接电气箱柜、从现场组织系统调试到与设计院专家进行技术交流……苑智伟的生活中不仅没有了“休息”这一概念,甚至还成为了公司的“锁门人”,因为每一天,他来的最早、走的最晚。
尽管时间已过去多年,但苑智伟的同事们却总是难忘公司初创时的一件事。那时候,公司签下了一个在当时来看比较大的项目合同,涉及产品是美国的电气综保装置。面对一个全公司都无人熟悉的产品,苑智伟作为企业内唯一一个相关专业出身的工程师,自然成了该任务的负责人。在没有中文资料、没有电子档的情况下,身兼数职且英文并不算好的他拿着一本厚厚的英文手册整日挑灯夜战,硬是在两周内,调通了装置,为公司赢得了利润和掌声。
身兼数职,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市场的打开,华通测控的产品产量也陡然增加。由于企业的配电产品面世时间尚浅,检测设备和能力并不完善,产品没有大量现场验证,投诉量便多了起来,于是企业紧急招聘多名技术服务人员。当时已是工程部长的苑智伟得知后重新调整角色,出任企业质量总监,并在公司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流的电磁兼容EMC实验室,通过该实验室对生产线的计测装置进行调整,建立溯源体系。他还组织成立了质量管理部来开展管理体系和产品各种认证活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工作中历练,在实践中提高。随着企业的蒸蒸日上,苑智伟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行业内的认可。工作以来,他参与设计并组织实施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低压配电监控系统——青岛流亭机场国内及国际航站楼中低压配电监控系统及其设备调试;独立完成了山东大学、抚顺石化二厂、泰安政协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配电管理系统调试;主持了北京奥运丰台垒球馆、北京欢乐谷配电自动化系统等诸多项目的设计及组织实施……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用户和行业的认可,使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和其PDM系列产品在行业里崭露头角。
订标准、拿专利,他用多个奖项证明实力。
随着时间增长的,除了年龄还有苑智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他参与实施的智能电动机控制管理系统(MCC)获2015年全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特等奖;参与设计的华通PDM系列智能仪表监控系统获2007年度辽宁省信息产业厅优秀软件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多篇论文也让他囊获了多个奖项……
此外,苑智伟还带领企业的科研团队在打造专利产品上下功夫。通过反复测试验证,认真查询国际和国家标准、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他和他的团队研发的“一种智能型电动机保护控制器自适应交流输入信号的方法”获2017年丹东市发明专利奖。
获得行业内的认可后,苑智伟开始着手完善和修订多项企业标准,为企业产品发展提供了一整套符合规范和标准化的保障体系。
带好接班人,助力新区再发展。
随着公司发展壮大而来的是不断涌入的技术人员。如今,43岁的苑智伟的日常工作重心就是如何做好排头兵,带好接班人。
平日里,他组织技术培训,进行标准贯讲,安排老带新,并常年在生产一线指导和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对于任何人的提问和求教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自己也不了解的问题,勤恳学习后再与技术人员们一同研究,在企业中营造了一股人人勤思考、人人爱学习的科研氛围,也助力华通测控获得了中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系列的荣誉。
在丹东新区工作12年,苑智伟对新区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渐渐浓厚的感情。工作之余,他喜欢在新区的大街小巷上走一走,哪里又建了高楼,哪里多了家超市他都了如指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来到新区,这对我们所有技术工作者来说都是件好事,只有各种高新技术企业的扎堆,才能吸引人才的到来,推动整个行业更加快速地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苑智伟说,他喜欢新区的一草一木,也对新区的未来抱有浓厚的期望,他希望所有和他一样的技术工作者们,都能通过勤奋和努力,为新区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