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一场飘扬的大雪为铁岭县镇西堡镇木厂村昊天果蔬合作社的连片大棚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外衣。室外天寒地冻,果蔬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生机盎然。记者在33号大棚里看到一派忙碌的景象,3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苏子叶。大棚的主人于洋告诉记者,这些采摘下来的苏子叶经过分拣、辫把、装箱后,不久便会出口到日本。
于洋的老家就在镇西堡镇,他年少时外出闯荡,做过出租车司机、干过送报员,从事过快递、餐饮等多个行业。这些年,勤劳能吃苦的他有了不少积蓄。一个偶然的机会,于洋了解到自己的一位同学在日本一家公司负责从中国进口果蔬,每年都会从国内收购大量苏子叶。同学告诉他,苏叶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日本作为生鱼片的绝佳伴侣,既可作装饰和点缀,又可起到去腥增鲜、增进食欲的作用,需求量很大。因此,日本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苏子叶。头脑活泛的于洋把同学的话记在了心里。“在老家,不少村民把苏子种在房前屋后,蒸馒头、蒸豆包时垫上几片苏子叶,不粘蒸帘儿,还有一股苏子的清香味。”于洋想,房前屋后都能种,说明土壤、水质都适合苏子生长,何不抓住这个好项目。
说干就干,在同学的支持和帮助下,于洋毅然带着自己的积蓄返乡创业,成立铁岭原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木厂村昊天果蔬合作社租下10多个大棚种植绿苏,建立同学公司在北方的绿苏生产基地,并与同学公司达成苏子叶的出口合作协议。
今年6月,于洋在12个冷棚里首次试种绿苏获得了成功。“绿苏种植一年两茬,4月冷棚定植,6月苏子叶陆续成熟开采,一直可采到10月份。9月暖棚定植,12月可采,一直能采到6月份。”提起绿苏种植,于洋就有说不完的话。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就拿冷棚种植来说,苏子叶成熟可采后,每三天左右就可采摘一次,一个棚每月平均可采摘9次,每次平均采摘苏子叶近80—100公斤,采摘期可持续4个半月左右。按采摘苏子叶可出口成品率60%、平均每公斤100元的价格计算,每个大棚每月的毛利润可达到近5万元。
“这么一算感觉利润挺惊人的,但这还没去掉成本呢。绿苏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包装,都需要人工,再加上大棚租金,成本也不小。”于洋笑着介绍,简单点说,一个大棚的纯利润可达7万多元。
冷棚试种成功后,于洋又租下4个暖棚种植绿苏。16日,记者来到于洋的绿苏大棚,刚一进棚,就闻到一股清新的苏子叶香,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一株株半米高的苏子秧嫩绿鲜活,煞是好看。看着长势很好的绿苏,于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马上就到日本的新年了,最近的订单需求量很大,现在每个棚三人一组进行采摘,平均每天的人工费就得1000多元。”于洋说,虽然忙点累点,但心里高兴,这4个暖棚的绿苏能收入30余万元。
“今年我们的周订单量是50万片苏叶,明年的周订单量要增加到200万片,翻了4倍。”于洋告诉记者,明年,他还将扩大种植规模。希望等到种植技术成熟后,能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绿苏共同致富。
图说:工人们高兴地向记者展示刚刚采摘的苏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