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李晶以社区为家,心里始终装着百姓,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辖区每一个角落,在社区这个小舞台上用爱心、诚心、关心和耐心为居民服务,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曾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奉献之星”优秀社区志愿者、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三八红旗手”、大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最近,她又多了一项荣誉:辽宁省岗位学雷锋学郭明义标兵。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民解忧
“居民利益无小事。”李晶经常挂在嘴边。一次,辖区54号楼下水道堵了,一楼居民就私自关闭了自来水阀。楼上的居民到一楼说理,吵吵嚷嚷差点打起群架。李晶果断找来排污处理人员,把一楼下水道彻底疏通了。李晶又挨家挨户走访做思想工作。“事情处理完了,再跟大家唠唠知心嗑,邻居心里没有‘疙瘩’,以后也会更加和睦。”李晶说。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民解忧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这是李晶给自己工作的定位。辖区居民朱晓慧(化名)父母双亡,一直靠姑姑微薄的退休金抚养。李晶得知情况后为其送去500块钱,并与其结成帮扶对子。2006年,朱晓慧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东北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来到社区向爱心妈妈李晶报喜。
社区双失业家庭子女柳奕楠(化名),患溶血性贫血,花掉了家里全部积蓄。李晶得知情况后与她结成手拉手帮困对子,经常到家中看望她,并为她送去书包、书籍、衣服鞋等用品。
创建“好人驿站” 向社会传递和释放正能量
李晶每天在辖区巡逻的时候,总有居民跟她反映事,楼上漏水、楼梯扶手坏了、树木挡光、山墙流水等等。久而久之李晶就在兜里揣上一个小本子,遇见居民反映问题,就记在本上,回社区后逐一协调解决。后来,李晶干脆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组织,为辖区百姓提供服务,就是2015年6月成立的“李晶好人驿站”。
“李晶好人驿站”以“宣传好人、孵化好人、服务好人”为宗旨,把辖区的典型榜样、党员骨干和好人模范集结和凝聚起来,积极开展关爱空巢孤寡老人、美化环境、便民服务、政策宣传、倡导文明、治安巡逻、传播文化、爱心奉献等活动,持续向社会传递和释放正能量,引领辖区群众更好地发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晶好人驿站”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拓宽志愿服务领域,紧紧围绕服务基层群众、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实施了系列创建活动。楼道亮了,花坛干净了,失业人员的小店开张了,退休人员活动室有着落了……群众满意地笑了。
“星期六志愿服务大集”成为辖区居民的一大福利
李晶还创立了一个深入百姓的品牌,就是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星期六志愿服务大集”。疫情期间,大集暂时歇业,最近应居民需要,磨刀的服务开始恢复。回忆起2013年11月“大集”刚起步的尴尬,李晶的笑容既苦涩又骄傲,当时居民们的反馈非常负面:形象工程、都是应付检查、根本坚持不下去,甚至还有人怕上当,觉得社区要赚钱,不给钱谁能来?一上午,穿着马甲的志愿者只能对着崭新的服务工具摇头叹气。李晶不肯放弃,挨家挨户宣传,讲设立大集的初衷,打消居民收费的顾虑,拍着胸脯保证大集会坚持办下去。
转眼6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周六志愿服务大集,总是人潮涌动,党员、志愿者们早早到位,为居民免费理发、修鞋、磨菜刀、维修小家电等,理发的推子换了十几把。服务项目也扩大到了义诊、盲人按摩、免费修脚、学前教育咨询等,甚至根据居民的需求还新增了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的服务项目。每周六李晶也穿上志愿者红马甲,为老人泡脚、理发等。
疫情来临全家冲在防疫前线
疫情期间,李晶和许多社区工作者一样,不眠不休,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她所在的社区是老旧城区、常住4418户居民,管理难度大。疫情暴发之初,为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李晶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带领社区干部、志愿者、楼长们至少排查900户,社区共排查出26名从武汉或经停武汉机场的返连人员,她每天都与这些人员打电话沟通。
封闭期间,对重点地区返连人员的隔离也随之展开,李晶提出“隔离距离不隔离爱”,在监控管理隔离人员的同时,给予隔离人员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抚慰。
李晶作为社区书记,心系辖区的疫情防控状况,每天忙碌到深夜。她的爱人和女儿作为医院工作者,也每天都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家里几个月大的小外孙无暇照顾。她说,社区工作职责就是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跟志愿者的角色特别搭,二者充分融合在一起,更便于开展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