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全面小康典型人物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
【2021-06-07 来源:铁岭县委宣传部】

2018年5月,徐维泽同志响应组织号召,选派到铁岭县鸡冠山乡长寨子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任职以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做美做强做富长寨子村为己任,认真履职尽责,坚持扎根基层,主动深入农户,走访调研商讨,自觉团结村两委班子,想脱贫措施,找致富办法,解群众难题,做强了村党支部,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推进了百姓脱贫致富,获得了长寨子村百姓的一致认可。


坚持党建引领,做大做强党支部


任职以来,他始终把建强村“两委”班子,带强村支部书记,夯实村级组织作为硬任务硬指标来抓,努力提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牵头带领村支部成员完善了党员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村党支部规章制度,完善了村支部的党建档案,做到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档案齐备”。他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认真学习讨论时事政治、党的思想理论,不断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他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党支部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他采取组织入党宣誓、给党员过政治生日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增加了党支部活力。


筑强战斗堡垒,打造党建主阵地


任职以后,在参加全村党员大会时了解到,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是部分党员对支部工作最大的期待时,他积极联系派驻单位和沈阳联勤保障中心,协调资金4万余元帮助村里建立了多功能党员活动室,不仅配备了爱民影院、室内空调等娱乐设施,还包括藏书千余册的图书室,极大地丰富了党员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面对村部屋顶瓦片、门窗、墙体脱落、漆面破损问题,他争取资金7万余元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本着节约、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党支部焕然一新,进一步筑牢了党的建设主阵地。


始终心系村民,解百姓所需所想


任职以来,他努力适应工作要求,迅速转变工作角色,主动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长寨子村的基本情况及比较贫困的农户情况,利用了近半个月时间,逐户走访村里五个自然屯的精准扶贫户、低保户、五保户、特困党员,全面了解民情民意。当了解到长寨子村五组农户张敬昌收入不高,正在供养两个成绩优异的女儿读书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先后协调帮扶资金2500元帮助张敬昌一家缓解生活上的压力,并时刻关注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当得知精准扶贫户朱宝安家D级危房改造除了上级补助资金外,没有多余的资金再进行扩建时,他从单位协调解决资金2万元,帮助其完成了D级危房改造。当村民反映龙王顶北岔原有桥梁损坏,雨季只能趟水过桥时,他积极联系原单位主要领导,投入资金9万余元,从新修复了桥梁,方便了群众出行。此外,他多方争取资金4万余元并联系工程队,将村部外围的河道护坡修缮完成……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


扛起攻坚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决胜


长寨子村是铁岭县六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全县最后三个没有脱贫摘帽贫困村。驻村后,他自觉担起脱贫第一书记职责,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头。为了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目标,他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讨论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他对全村48户建档立卡户进行逐一走访核实,通过同贫困户交流谈心,充分了解了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帮扶计划。经过努力,全村建档立卡户已全部脱贫。


为了能让贫困户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援助和关爱,他不怕辛苦和麻烦,帮助全村48户建档立卡户逐一注册了社会扶贫网站。当得知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有帮扶意向的时候,他多次到省会沈阳与中心机关进行沟通对接,主动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感动了部队,并于2018年12月促成了精准帮扶协议的签订。两年来,他统筹推进了《三包四进五帮(2018-2020年)方案》的实施,帮助村里累计争取到各类物资和资金120余万元,为长寨子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提供了坚强保障。


勇挑振兴重担,乡村振兴作贡献


任职以来,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基本任务,主动与村“两委”班子讨论,结合工作实际,精心制定了《长寨子村发展规划(2018年-2020年)》,进一步理清了未来三年经济发展思路。在刚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时,有的农户不了解土地确权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的小组不愿意开展工作,他认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第一书记义不容辞的职责,并主动承担起重任,通过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耐心解释土地确权的政策和意义,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他始终认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结合长寨子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认真思考如何做大做强软枣子扶贫产业基地,他先后4次邀请省级农业专家来村里授课,并协调资金24万余元扶持软枣子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村里软枣子种植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50亩,协调资金10万余元扶持了50亩辣椒基地。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年有分红,月月有收益。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年轻干部,他始终不忘组织重托,坚持扎根农村基层,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得到历练和成长,为长寨子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