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全面小康典型人物 柔肩担起传统美德 美名传遍四邻八乡
柔肩担起传统美德 美名传遍四邻八乡
【2021-06-10 来源:八里甸子镇人民政府】

在桓仁县八里甸镇川头村,提起房淑琴的名字,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心地纯朴善良,与人为善。她以传统美德去生活,演绎孝老爱亲的人间亲情;以博大胸怀去融洽邻里关系,邻里和谐关系融洽;以言传身教去推动家庭美德教育,幸福家庭其乐融融,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房淑琴的故事,要从她走进婚姻那天说起。1971年,18岁的房淑琴与陈广友喜结连理,她的人生开启了新的里程。丈夫陈广友十分感谢房淑琴的垂青,因为,陈广友早早没了母亲,父亲带着一个残疾的大爷,年迈的爷爷,还有陈广友一起生活,家徒四壁,十分贫困。房淑琴没有嫌弃,毅然下嫁,她的到来,让这个家有了希望。每天的饭菜开始像模像样、按时按晌,生活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那个时候,生产队还没有解体,陈广友是生产队长,整日带领社员们劳作,十分勤劳肯干。房淑琴是家里唯一的女人,所有的家务活都落在了她的肩上。白天,她洗衣做饭,推磨拉碾,照顾爷爷和大爷公公,晚上还要为一家人缝缝补补做衣服纳鞋底儿。每一天,房淑琴都像上满弦的发条,不停旋转,无怨无悔,默默承受着一切苦累。在别人眼里,房淑琴始终积极乐观,话语间从未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们。

随着儿女的陆续出生,家庭的担子更加沉重。尤其是随着时间推移,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房淑琴不仅要操持家务,还要照顾老小。十几年间,房淑琴对待三位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精心伺候着。从来没让他们受过委屈。大爷公公腿有残疾,无儿无女,平时不爱言语。房淑琴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从不歧视他,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很多时候,当房淑琴为了米面发愁的时候,大爷公公就偷偷溜出去,步行几十里到外地的亲戚家借米粮,他希望为这个家庭尽微薄之力。大爷公公与房淑琴一家生活期间得到了善待,直到生命的最后。

房淑琴的爷爷公公和公公在晚年也得到了精心的照顾。特别是在老人们生病期间,房淑琴一直守候在老人的身边,默默的服侍着老人的生活起居。爷公公在83岁高龄那年安然离世。在剩下公公一位老人之后,房淑琴更加精心。公公91岁那年冬天不小心摔断了腿,从此瘫痪在床。初期,老人神志清醒生活还能自理,后期老人有患上了小脑萎缩,开始生活不能自理,总是炕拉炕尿,房淑琴爱干净,总是耐心给公公拆洗,保证老人始终穿的干干净净。有病以后公公脾气不好,犯糊涂时就骂儿媳。房淑琴从来不和公公计较,还常常哄公公开心。等老人情绪好转时,再把老人做的糊涂事儿说给他听。公公时常被自己的行为逗乐了,不承认有那回事儿。老人逢人便夸儿媳妇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晚年生活平静幸福,93岁高龄辞世。

房淑琴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六岁的时候就没了母亲,是姨娘把她抚养长大。她的丈夫陈广友也是三岁就没了妈,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得到了亲戚邻居等很多好心人的帮助,那些点滴的爱心让他们在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与人为善,和谐相处是他们的生活准则。

房淑琴脾气好,很有亲和力,邻居们都愿意到她家唠唠家常,遇到难心事也愿意和她倾诉。房淑琴总是极力劝慰身边的人,在言语间总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真诚和情义。房淑琴还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会力所能及帮忙。过去物资匮乏,谁家娶儿媳妇,得自己做新衣服。房淑琴的针线活好,她就会主动去帮忙,做红衣裤,红棉袄棉裤。房淑琴厨艺好,办酒席的时候,她亲自掌勺,尽心尽力帮助乡邻把酒席办好。邻居们都夸房淑琴是难得的大好人。房淑琴总是笑笑说:“远亲不如近邻,谁家能没个大事小情,只要有能力能帮就帮一把。”

房淑琴家有5个孩子,村里的孩子都爱和他们玩。那时候,每到放学或者节假日,满屋子孩子,房淑琴从来不撵不骂,到饭点就给孩子们做好饭菜。一大桌子的孩子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前屋的邻居家孩子小的时候,没有人照看,只要邻居去地里干活或者有事,房淑琴就帮着带,从不计较。孩子在房淑琴的照看下长大,邻居十分感激她,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般。

房淑琴还帮忙照顾过邻居家瘫痪在床的老人,没人伺候月子的产妇,给村里贫困老人送吃喝……提起做过的这些好事,房淑琴总是一笑而过,她觉得不值一提,但是乡亲们却实实在在记住了她的好,口碑相传。

房淑琴邻里和谐相处,孝老爱亲,整个家庭在她的影响下善行融入了生活的点滴。房淑琴和丈夫陈广友结婚以来,始终相敬如宾,夫妻同心,一起建设家庭。陈广友常说:媳妇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一切他都铭记在心。他教育儿女们要多孝敬母亲,让妻子的付出都能在儿女成家立业后得到回报。事实也正如他所愿。

儿女们常常回忆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没有衣服穿,房淑琴就买来白布自己染色,先给老人做衣服,剩了再给孩子做。新衣服总是大的穿小小的捡,破了就缝缝补补接着穿。有时候,还把大人的衣服改一改给孩子穿。儿女的衣服虽然陈旧,但是都是经过房淑琴是精心剪裁过,看起来很美观。孩子们从小到大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精精神神。儿女们是在父母亲浓浓的爱的陪伴下成长,日子虽清苦,但童年依旧幸福美好。

房淑琴的言行深深地感染了自己的儿女。现在,儿女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房淑琴老两口与大儿子和二儿子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三间大瓦房一家一间。十几年来,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欢乐。两个儿子都是做瓦匠的,看到父母年龄大了,农村冬季如厕不方便,哥俩把房子重新翻新,安装了室内厕所,换了新家具。房子变得更加明亮整洁,和城里的楼房差不多。提起这事儿,老两口心里都暖暖的。婆媳相处融洽,从来没有闹过什么矛盾,没有红过脸。两个儿媳妇性格和善,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的,两个妯娌之间亲如姐妹。她们争相孝敬两位老人。

值得一提的是,房淑琴二女儿也是值得称赞的孝敬老人的好儿媳。二女儿的公公不幸患上了脑血栓,瘫痪在床。二女儿就像自己母亲当年那样,无怨无悔地承担起了照顾公公的重任。虽然生活很苦,但是她做到了一个儿媳妇应尽的义务,母亲孝敬老人的美德,在自己身上得到了传承,这是女儿对母亲爱的另一种诠释。

多年来,房淑琴的事迹在乡里间广为传颂。房淑琴本人荣获市县桓仁“三八”红旗手,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