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燕,女,汉族,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道溪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1976年1月出生,2008年12月入党,大学文化。
抵御疫情支部堡垒作用突出,守护居民平安
在新冠疫情施虐危及居民安全的时刻,田海燕同志把整个辖区居民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她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息,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带领社区广大基层党员,积极组党员愿者服务队,带领广大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当中,放弃对孩子和家人的陪伴,连续百日无休息,夜以继日的投身于防疫工作,在急难险重之中,默默的坚守在抗疫一线,为居民筑起第一道安全防线。一是抓防疫、点带面,促平安。组织广大党员、居民志愿者联合开展防疫排查工作,形成单元、楼栋、小区、社区四级网格群防群控。对重点人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管理。对疫区返沈人员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不留隐患。织密排查网络,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二是抓重点、重服务,促关爱。防疫期间,对生活困难、需要特殊关爱的重点人群,实施订单式服务。例如:溪林小区一位离异的居家妇女患有抑郁症,与90岁高龄的老母亲,和身患重残的女儿珊珊,祖孙三人生活在一起。在非常时期,田海燕同志为这样特殊的一家三口,订制了三级服务,除网格员日常包保外,安排了邻居党员结对帮扶,守望相助,联系大党委共建单位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其家庭定人定时送药,安排公益志愿者为她家提供代缴水电费,代买米面菜等日需品,提供日常维修服务,通过这种订单式服务解决了特殊家庭的困难,把关爱送到每一个家庭。三是抓封闭、展优势,促自治。她带领近200名党员志愿者,将9个小区的21个出入口进行统一封闭管理。带领志愿者,对每个小区仅留的唯一的出入口进行严防死守,以小区门禁卡、电子通行卡、纸版通行卡三卡连用进行身份认证,外来人员及车辆不准进入园区,守住了小区的第一道防线也守住了居民的平安。
传递关爱开展特色社区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日常工作中,田海燕同志广泛发动党员带领群众,通过“二十四孝星”评选、社区“孝道”爱心长廊建设,打造服务优质、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和谐共融的新型社区,让居民百姓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她以“三抓”为工作手段,以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落脚点,充分调动起了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通过抓孝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她深挖社区文化资源,通过连续七年开展“二十四孝星”评选、举办惠民大集,引进社会组织,共同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捷服务,积极打造孝亲敬老特色文化社区。二是通过抓百姓文化,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她以居民百姓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带领居民组建了社区大学、群团同心讲堂、亲子梦想课堂、手工制作等课程,几年的坚持,溪林社区现有各类兴趣课堂28种,每年有9000余人次参与其中,营造出社区和谐大家族,其乐融融的浓郁氛围。三是通过抓志愿服务,构建百姓参与齐抓共管局面。在居民各类兴趣课堂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她带领各团队的党员牵头人,积极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及时的赋予了各兴趣课堂志愿服务的功能,构建弱势群体帮扶队、成立孝亲敬老巾帼服务队、平安家园巡逻队等志愿服务队。她积极开展“服务群众工作日”活动,对园区内特殊家庭进行包保服务。
践行“两邻”推动社区多元共治,解决居民难题
田海燕同志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为工作统领,注重发挥基层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倡多元共治,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难心事、闹心事。一是通过结对帮扶,构建邻里互助关系。她提倡低龄伴高龄,邻里结对帮扶,守望相助。二是通过抓点对点共建,落实服务群众工作。她提倡发挥大党委共建作用以及企业网点共建单位联合,发挥共建单位的特长优势,寻找居民需求与共建单位特长的平衡点,多方共治共同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通过抓特色服务,构建两邻志愿服务体系。两邻服务范围从值岗轮守,到关心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弱势群体,包括特殊时期,在防范疫情期间对居家隔离人员送去关爱,做到了病毒无情人有情形成了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田海燕同志2021年3月被沈阳市妇联授予沈阳市“三八”红旗标兵称号,2019年10月被沈阳市民政局授予沈阳市百优社区工作者称号,2019年7月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辽宁省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2018年12月被沈阳市总工会授予沈阳市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2017年6月被辽宁省委宣传部授予辽宁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17年4月被沈阳市总工会授予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6年6月被沈阳市委组织部授予沈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