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坤,男,满族,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校长、党总支组织委员,1976年1月出生,199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
不忘党员初心 永葆教育情怀
潘德坤同志出身于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低调谦逊、朴实无华的做人本色,无论是担任班主任,还是担任学校的党政领导,在党员群众中都拥有着极高的口碑。以党员标准为人,带着感情做事,是潘德坤同志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来的最大特点。二十年间,以对党的教育极深的感情,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教育。做班主任期间,坚持每学期对班级所有学生家访一遍,一名学生父亲犯罪入狱、母亲离家出走,他用自己不多的工资资助学生完成了初中三年学业;深夜把离家出走的孩子带回自己的家里,一住就是半个月;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进度,手术后四天伤口还没愈合就坚持回到讲台继续授课......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育无私的奉献,深深地感染了无数学生和家长。在担任七中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和143中学校长、党总支委员期间,十年里每天都是早来晚走,特别是作为两届中考年级的主管领导,每天早晨不到六点半就到学校,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家,坚持和老师学生们在一起备考,“能拼,眼里只有学校,心里只有学生”,这是师生家长们的一致评价。
培育党员教师 铸就教育辉煌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潘德坤同志始终重视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筑牢基础教育堡垒。在担任沈阳市第七中学第一党支部书记期间,他敏锐注意到在学校青年教师中,存在功利思想,一些教师以加入民主党派发展快为由,和党组织保持距离。针对这一问题,他经常找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关注教师生活和思想成长,几年间,相继有多名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一些成名多年的骨干教师,也受到带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校党员队伍素质大为加强。在这批党员教师的带动下,第一党支部所在的年部连续两届中考创造了学校史无前例的辉煌,是七中历史上的最好成绩:2015届中考勇夺全市中考状元和第二名,全市前5名独占3人,前10名独占5人,全市前100名达到34人,比和平区全区人数还多8人,超过皇姑、铁西、大东三区人数总和,创造“一校抵三区”奇迹。全校共考入育才、省实验、二中、本溪高中等名校共计285人,全市最高,创造七中考取三校人数历史。2018年中考,全市前十名学校独占七人,全市前100名学校32人,一校抵三区,720分以上53人,约占全市近四分之一,省实验、育才、二中等三校录取总人数225人(本届毕业生仅730人,比往届少400人),三校录取率达到26%,继续名列全市公立学校首位,三校录取率创造七中历史新高。
在担任143中学校长和组织委员之后,针对学校年轻区聘教师较多的现状,创新工作方法,逐一安排优秀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既在教学能力上传、帮、带,又在思想上答疑解惑,生活上关心爱护,让这些区聘教师迅速产生了归属感。一个学期下来,多名区聘青年教师向党总支交了入党申请书,教师队伍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疫情防控期间,在潘德坤的带领下,党员教师队伍争当疫情志愿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义务为居家学生线上授课。针对疫情复课之后部分学生成绩大幅下滑且中考在即的现状,他亲自担任班主任为30名学困生成立了“砺行十班”,选派7名党员教师轮番授课。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中考时“砺行十班”的学生平均成绩比一模时提高了100多分,震惊了学生家长和周边学校,《沈阳晚报》《指尖沈阳》等沈城各大媒体竞相整版报道,网上阅读量达到了30余万次。
开设红色教程 保证教育底色
潘德坤同志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党史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他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教育专家曹淑君校长为学校全体党员做《不忘初心授之以道,不负未来砥砺前行》专题报告,激励大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抓住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紧扣党的生日主题,在全校开展了每名党员讲一则党史故事、每名学生做一次党史讲解员、每周赏析一篇党史红诗、每周学唱一首党史红歌、每个支部开展一次党史竞赛、学校编写一本党史读本、千名师生共绘一幅党史画卷的“践行七一,为党献礼”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在全区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为中小学党史教育树立了标杆和榜样。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的认识,体会到了今天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教师们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决心。
潘德坤同志2018年被中共沈阳市委授予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