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立明同志先进事迹
兰立明,男,满族,1976年3月出生,200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剪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大学文化。
党务工作能力突出,提升社区凝聚力
兰立明同志自担任社区副书记、书记以来工作岗位上都能够恪尽职守、认真履职。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是兰立明同志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尽心尽责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座右铭。
作为社区副书记他主抓党务工作,具有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团结、关心群众,充分调动支部党员的积极性,每次面对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优质地完成各项任务。
在支部建设中始终不懈地抓好支部党员发展工作。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为了掌握发展对象真实状况,经常深入到居民中了解情况,在同积极分子谈话时,总是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对符合发展条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鼓励其继续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党员队伍得到有质有序的不断壮大。兰立明同志在抓支部效能建设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认真查摆支部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
特别是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抗争中,他调动广大党员社区党员积极参与“抗疫”。不仅增强了社区党员的凝聚力,还展示出共产党员人冲锋在前的模范带头作用。剪炉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全社区平均楼龄在25年左右,尤其是广宜二大平台令闻街33号、33-1号、35号、35-1号四座居民楼坐落在平台上600余户居民在此居住,居民是通过4个长约20米宽近5米的大型外楼梯出入,由于在平台上、下无法设置楼院大门,这给封闭楼院照成了很大困难。兰立明面对困难想办法,他和志愿者一道在33-1、35-1、35号、55号楼口部用铁丝网及钢丝封闭,有的居民对封闭小区还不适应,常常破坏封闭设施,兰立明一面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并加固封闭设施,渐渐地社区居民对封闭楼院表示理解,同时对社区能高效严格的落实封闭措施,有效的管理是保障居民群众健康的屏障。在抗击疫情最艰苦的阶段兰立明同志连续67天无休息值守,每次值守时间最长的也是他。
服务民生,为民解难
剪炉社区以老年人居住人口为主,社区弱势很多,面对社区的实际情况,兰立明从未退缩,他总是说社区工作就是为居民服务的,有了他们我们才有存在的必要。
令闻街97-3号曹秀琴家是剪炉社区特殊家庭。曹阿姨本有一双儿女,但是原本幸福的晚年,却因为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降临到她家,儿子曹春生患有脑梗,卧床不起,儿媳不忍重负带着孩子离婚了,女儿因病去世。无情的变故让老人快要失去生活的勇气。兰立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把他们一家装进心里。积极协调社会福利部门,帮助解决残疾人养护问题,但是曹阿姨不忍与儿子分开婉言拒绝了。一次曹阿姨的儿子摔到地上,老人无力把他扶起来,她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找兰书记吧!得知这个情况后,兰立明马上赶到她家,把曹春生抬到床上。他就是这样的亲力亲为的为社区居民服务。
老旧小区的生活是困扰居民的难题,广宜农贸市场就位于剪炉社区的广宜二小区内,小区是开放式小区,外来停车现场严重,居民苦不堪言,每次回家停车成了大难题,同时小区内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对老年人来说出行很不方便。兰立明同志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内1000余平方米的柏油路面铺设一新,保障型物业对小区内车辆实行规范管理。居民的出行方便了,停车难问题解决了,小区内秩序得到了规范,党员群众认可度大大提升,同时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也提高了。
维护稳定,为民分忧
和谐稳定社区居民幸福的关键。社区精神病患者张守忠自己独居在令闻街33-1号,没有结婚,父母去世,只有姐姐偶尔来看看他,但是也无法照顾他的生活。由于精神原因,他时常在肇事肇祸的边缘。邻居们不敢出门,怕碰到他有过激行为,也不敢开门,因为他家没人清扫满屋臭味熏天。他的问题成了邻居们的老大难。兰立明到剪炉社区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积极联系民政部门,找到张守忠的姐姐,经过多次协调、沟通,在其姐姐的同意下,张守忠被送往了精神病院。张守忠的低保金正好满足在精神病院的支出,他的姐姐也不用担心他生活问题了,居民们也可以放心出入了。做实事,敢做事,是对兰立明同志的真实评价。
兰立明同志2016年6月被沈河区委授予沈河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