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全面小康典型人物 为家乡传递温暖和光明 ——记抚顺市第十四届“百姓雷锋”刘传波
为家乡传递温暖和光明 ——记抚顺市第十四届“百姓雷锋”刘传波
【2021-06-16 来源: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

 2019年年底,在抚顺市抚顺县上马镇上马村的大地里,记者看到国网抚顺供电公司高湾供电所所长刘传波正带领他的团队进行农网升级改造。刘传波告诉记者,农网升级改造只能在冬季进行,这样可以不影响百姓在地里干活。多年以来,刘传波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生活为初心,勇挑重担,心系群众,攻坚克难,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为自己热爱的电力事业书写着动人的篇章。

公司首屈一指的电缆专家

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刘传波一直在电力电缆故障测试和电缆运维的一线岗位上,应对过各种电缆方面的问题:处理站前电缆网故障,避免了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查找电缆故障,避免商业区长时间停电;准确快速排查抚顺中心医院电缆故障,保证医院24小时连续供电……他的专业精神赢得客户认可,年仅33岁的他就已经成为了公司首屈一指的电缆专家。

刘传波主要负责抚顺市电力电缆故障测试和电缆运维等工作,“专家”很忙,他每天至少要在工作岗位度过12个小时,棘手的电缆问题都需要他参与解决。

2017年3月6日晚,抚顺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我们是驻抚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我们的机关楼全部停电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来帮助检查一下吗?”

得知部队发生紧急情况,已经回家的刘传波立即回到班组,迅速组织人员赶往故障发生地点。经过检测,刘传波发现,这条20多年前敷设的低压电缆线路由于运行时间过长而烧损了。找到问题后,刘传波与同事们动用各种器械开挖故障点,虽然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但汗水仍然顺着他们的安全帽檐淌下来。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距地面两米深的故障点终于被找到。随后,刘传波与部队变电所运维人员共同研究出解决方案,当晚就为部队恢复了供电。

“我愿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颗电力螺丝钉,牢牢扎根热爱的电力事业,全力排除所有电缆故障,守护家乡的每一寸光明。”这是刘传波工作笔记上的一段话。因为热爱,所以付出比别人更多努力,他成为电缆专业的佼佼者。

刻苦钻研解决难题

查看专业书籍、摘抄知识点,做好当日的工作计划是刘传波每天的必修课。参加工作13年来,每逢遇到棘手的技术问题,刘传波都主动参与解决。电缆运检班的同事李广乐这样评价刘传波:“说他是‘电网医生’一点也不为过,各种电缆的运行检修、电缆头制作以及电缆工程验收,只要他去,就能‘医治’。”2018年初,在一次检测商业广场地下电缆的过程中,刘传波发现,抚顺地区高阻电缆故障多发,现有的设备兆欧表只能够发现电缆受潮或绝缘整体老化的问题。如何及时准确找出电缆的“病因”成了刘传波的“心病”。为此,他查找资料,向行业专家请教,与同事探讨,在备用电缆投运送电后,又捧着仪器在现场守到深夜,直到找出解决故障的测试方案。最终刘传波耗时10个月研发出国内首台低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

如今,刘传波研制的低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已开始应用于化工、冶金、住宅等领域的低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已为企业节约资金300余万元,并大大提高了修复后电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刘传波在公司颇有名气,但是他并不满足自己掌握的技术,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对现有技术领域中的难题进行探究。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刘传波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偶尔放松一下会让他感到不安,之后便立刻收心,继续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每天,安排好当日工作的刘传波不是坐在办公室指挥,而是首先赶赴任务最艰巨的现场,然后再抽时间到其他工作现场。电缆隧道、电缆井、电缆沟、电缆中间接头、电缆连接器等每月至少巡视一次,他们要通过红外线测温发现电缆局部温度过高等问题,及时找出原因,逐一排查,防患于未然。在同事们看来,刘传波忙得分身乏术,可他自己却乐此不疲,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停不下来,每天晚上加班加点工作,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赫赫有名的“青年发明家”

刘传波是一个抓着问题不放的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他于2016年2月发明了带电作业绝缘服绝缘检测装置。带电作业需要人体直接与带电设备接触,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作业项目,带电作业过程中起主要保护作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绝缘服是能够保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防护用具。通常,绝缘服使用前会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后才能拿到现场使用,但绝缘服在运输途中和作业穿戴之后可能会发生磨损,给检修人员再次穿戴带来安全隐患。刘传波利用半年时间,研发了带电作业绝缘服绝缘检测装置,能够在穿戴前进行检测,还能拿到现场随时检测。这一设备目前在公司使用了21次,得到一线工人的一致好评。

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带动更多的员工投身到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中来,公司给刘传波建立了“刘传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十年间,他发表技术论文20篇,完成国家专利20项,荣获国家级QC成果一等奖两次,国网公司QC成果一等奖一次,省公司科技成果三项,他是公司赫赫有名的“青年发明家”。

刘传波认为,自己身为劳模工匠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应从“会干、能干”向“精干、创干”上转变,应转变过去简单的“埋头苦干”思想,在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带动身边的职工投身到改革创新中去。

2017年,刘传波的班组新增加了大学生和各运维站的技术骨干10人,班组又增加了66千伏电缆线路的运行与检修、10千伏干线电缆的运行检修和电缆头制作,以及电缆工程验收等工作。他把多年来积累的电缆检测过程的分析思路、计算方法、测试技巧编写成课件向新同事们讲解,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本职工作,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十年间,刘传波共检测出故障电缆306条,累计长度73公里,节约电缆维护费用2197万元。

多年来,刘传波先后被市总工会评为“蓝领技能明星”;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功勋职工”,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抚顺工匠”,被辽宁省授予“辽宁好人最美工人”称号。2018年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电力行业雷锋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在采访刘传波的时候,不时有电话打进来。居民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总会来找刘传波,而刘传波也总是耐心地进行解答,并帮助居民寻找解决的办法。

2017年一次计划停电检修,社区书记找到刘传波说,社区里有一对老夫妻,女的身体不好,需要长年使用呼吸机来维持生命,一旦停下来,就会危及生命。刘传波了解情况后,将备用发电机送到老夫妻家,并帮助他们调试好,同时派了一个人在那里看守,以防出现停电状况。从7时到18时,直到恢复供电,工作人员才离去。老夫妻非常感动,激动得不知道说啥好。

平时遇到有困难的用户,刘传波也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百姓尽快用上电。在刘传波的工作笔记上,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家乡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作为一名电力员工,我愿做一颗电力螺丝钉,像雷锋那样,立足岗位,全力排除客户电缆故障是我应尽的职责,守护家乡每一寸光明是我无悔的追求!”刘传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在本职工作中恪尽职守,还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爱心。

阳光家园是抚顺市的慈善机构,主要接收残疾或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长期以来,刘传波带领配电运检室的党员服务队与阳光家园结成帮扶对子,为孩子们长期提供生活和学习用品。

2018年5月,刘传波与国网辽宁电力(抚顺县“雷锋号”)共产党员服务队配电运检室的队员们带着阳光家园的30多名儿童来到沈阳市世博园,陪伴孩子过了快乐的一天。抚顺市阳光家园10岁的小凯拉着刘传波的手开心地说:“刘叔叔,谢谢您带我们来到世博园玩!”

多年来,刘传波参与志愿服务200余次,收到表扬信40余封。

格局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宽。刘传波紧跟公司改革步伐,密切关注经济发展,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百姓的幸福生活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