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杂、头绪多、摊子大、人手少、群众工作难做都是社区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可就是面对这样的难题,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雷锋社区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党员处处当先锋,党建扎实推进;居民互帮互助,文明蔚然成风;社区干净整洁、安定祥和;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党总支因此获得“抚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抚顺市2018年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社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面对这份成绩单,雷锋社区党员群众都说,这和社区书记吴振华的辛勤付出、任劳任怨分不开。
吴振华自担任雷锋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心中装着百家事,手里牵着千户情,她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自觉,立足本职,心系居民,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锐意进取、任劳任怨。“我愿用心用情为居民编织起幸福生活 ,将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实处、细处,让居民们沐浴新时代春风、安享幸福生活。”她说。
为民代办 做百姓贴心人
2008年,吴振华走上了望花区和平街道风华社区书记岗位。风华社区是雷锋同志生前所在连队驻地和雷锋因公殉职遗址所在地。2013年,抚顺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全市创建雷锋城的号召以后,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鼓励风华社区大干快上,争取早日更名“雷锋社区”。自此之后,吴振华怀着对雷锋的敬仰和对群众的承诺,勇敢挑起争创“雷锋社区”重担。
在吴振华心里,“雷锋社区”不是空洞的几个字,而是扎扎实实践行雷锋精神的作为。她不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想高度,将雷锋精神和服务居民的言行深深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当年,风华社区开始大面积的旧楼改造。为配合这项民心工程,向创建“雷锋社区”目标迈进,吴振华在楼院党支部、楼长以及党员群众中召开座谈会,宣传和讲解争创“雷锋社区”的政治意义和给居民群众带来的实惠,征集意见和建议,从居民实际需求入手,将社区服务做得更贴心。
社区14委10号楼空巢老人赵淑芝的老伴去世,女儿在上海工作。一次,老人突然犯了眩晕症,第一时间给吴振华打了电话。因为离得近,她很快来到了老人家里,一量血压,高压达到190毫米汞柱,而此时老人的降压药没有了,吴振华立即到药房买了药,并让老人服下,老人血压这才平稳降下来。经此一事,吴振华对空巢老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了走访,经过反复思考,她决定建立一种组织和制度,常态化地帮助这些人。
从2013年7月起,吴振华在全区带头创办了社区党员家庭代办站。她以楼院支部党员为依托,选拔和培训了16名党员代办员和56名信息员,在每个居民楼建一个代办站。每个代办站由一名党员和三至四名信息员组成,除了为本楼重点人群提供一些照料性服务,还为有实际困难的居民无偿提供家政服务、代缴各种费用、代办各种证件等3大类17个服务事项的代办服务。为了消除便民服务的盲区,2015年7月,借鉴党员家庭代办站的做法,吴振华在辖区33户商业网点个体户中也办起了代办站,为群众代理17项服务。2018年,社区在新区8栋居民楼建立了代办站,将代办服务延伸到新小区,实现了民生代办全覆盖,构成“一站式”服务的“8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得到居民的欢迎。
代办站为民服务,更为民代言解忧。社区西邻创业市场附近的六栋楼居民被市场的高音喇叭困扰了好几年,严重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居民多次与商户协商未果,便找到了社区代办站。吴振华没有耽搁,立即进行走访调查,并与社区民警联合办公,逐一排查,对使用喇叭的20多个商户进行耐心劝导。经过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高音喇叭扰民问题解决了,民心也安了。每当有人说起这件事,都会向吴振华和代办站竖起大拇指。
代办站一方面承担着便民服务、为民代言的任务,另一方面还发挥着政治宣传、政策讲解、好人好事宣传的导向作用,成为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党员家庭三个层次的战斗堡垒和组织网络,逐步形成了社区党总支叫得响、楼院党支部反应快、社区干部和党员队伍能战斗、居民群众齐响应的政通人和的局面,为创建雷锋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不懈的努力,社区建设各方面达到了标准,2017年3月正式更名为雷锋社区。
心系民生 创建幸福大家庭
“社区是个大家庭,而社区工作就是让居民在这个大家庭里,享受生活的快乐、人生的幸福。”这是吴振华管理社区、服务居民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她心怀组织的嘱托和百姓的期盼,秉承“多为居民办实事”的初心,在为民扶危济困、排忧解难、改善小区环境、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身体力行,实实在在为居民创建和谐幸福的社区大家庭。
原风华社区是个开放式的老旧小区,房屋等设施老化,为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2016年政府对这一小区进行动迁改造。吴振华对16栋未改造的旧楼住户放心不下,对特困户家庭也是挂在心中。如何开展互助救助工作,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温饱、平安,成为她的“挂心事”。
45岁未婚的社区居民高某被诊断为恶性盆腔肿瘤晚期,父母已逝,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弟弟在外地,高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吴振华了解情况后,在生活上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并号召楼院学雷锋志愿者李来云与她结对帮扶,陪同她去放化疗,帮助办理低保及申请爱心基金,争取社区妇联执委徐丽鹏的大力支持,每月给予其1000元救助,一直到她去世。她的弟弟被深深感动,在雷锋社区里成为一名学雷锋志愿者。
为了使更多遇到困难的居民群众得到帮助,吴振华积极与“雷字号”单位、市区学雷锋典型、劳模、企业家代表建立联系,开展“五牵手”活动。先后与两个“雷字号”单位、望花区中心医院以及辽宁石化大学思源社团、区劳模、望花好人、企业家代表等结成共建帮扶对子15对,帮助8户空巢独居老人和7户特困家庭;还先后与石化大学、顺华能源学院、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协调与沟通,成立了社区爱心屋,建立了学雷锋爱心基金,启动25000元的学雷锋爱心基金,先后救助了45名患有恶性盆腔肿瘤、尿毒症等病症的重病患者;启动“爱心屋”资源,为27户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多年来,吴振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开展助民惠民活动1341次,受益群众达到5000余人,累计捐款、捐物达到9万元。
吴振华关心居民的冷暖和安危不是挂在嘴上,讲在会上,而是记在本上、跑在腿上。她把这些看成民生工程,抓得很紧、很实。六栋30多年的外走廊老楼冬季暖气不热,很多老年人到儿女家过冬。吴振华积极与钢厂暖气厂沟通,为360户居民更换了暖气管;社区有9栋老楼的电线老化严重,经常跳闸断电;楼道扶手也腐蚀严重,小孩容易掉下去,居民们反响强烈。吴振华安排楼院党支部的党员对9栋楼进行彻底排查,查清了情况后,她与产权单位联系改造了电线和楼道扶手,消除了隐患。
吴振华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解决居民难心事,创建和谐幸福社区,单靠个人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把党员和居民群众组织起来,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感召力,为居民创建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
在吴振华的带领下,社区先后成立了“好邻居”志愿者服务队、“王维秀理发志愿者服务队”“向日葵”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腰鼓队等10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821人。他们为居民理发、磨刀,共提供扶危济困、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20余种便民项目。“王维秀理发志愿者服务队”每月都要走进养老院及社区重病卧床居民家中,为老人和居民义务理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常态化的环境治理活动,并且定期走进雷锋纪念馆擦拭雷锋墓及冬季清扫雷锋墓周围积雪。为了创建和谐社区,美化社区楼院环境,每年,雷锋社区党员家庭代办站联手党员以及志愿者开展“翻地种花,美化我家”活动,对社区楼院进行绿化美化,种植花卉,让老楼院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铭记初心 党建引领建家园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吴振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抚顺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主线,让主题教育与弘扬雷锋精神相融相促。她通过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次代办服务、做一件好事实事、讲述一段雷锋故事、“一帮一”结对助学“五个一”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服务群众,带动和影响更多居民参与其中,共同传承雷锋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为进一步搞好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吴振华从2017年开始带领社区干部们,通过积极努力,先后与驻区、驻街单位、社区大党委单位、雷字号单位及社会各界志愿服务团体共计30余家单位、团体结成共建单位,坚持资源共享、互帮互助、提升服务原则,全面开展共建工作。
通过多方努力协调,在社区内修建了两个广场、两个长廊、一个凉亭,配备了基础设施,扩大了社区服务阵地,提升了为居民服务的能力。社区在民革抚顺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红色雷锋文化路径,让广大居民走进社区,陶冶雷锋文化。她带领社区与社区大党委等共建单位共同开展主题党日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领党员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先后完成了社区党建文化墙设计、地砖维护、楼道粉刷、健身器材安装、规划停车位等工作,规范了社区管理,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不少居民打消了迁居的念头。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吴振华想到了“互联网+”,在她的提议倡导下,雷锋社区党总支正式上线了“爱驻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的同时,通过微信开办了《雷锋社区日报》,及时报道社区工作、社区内好人好事,坚持用身边事鼓励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惠及了社区80%以上的党员及群众。“真诚服务居民,互助和谐邻里,友善温暖社区”,这十八字服务理念不是口号,而是在吴振华的不懈努力下渐渐化实。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吴振华在身体力行地实践这句话的意义。11年来,她放弃无数星期天和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女儿高考、母亲生病,她陪伴的时间少之又少,因为她心里装满了居民的大事小情。
吴振华兢兢业业的工作受到社会各界赞誉和肯定,先后荣获市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特殊贡献奖、市优秀巾帼志愿者、市十佳小巷女总理、市“三八”红旗手、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妇女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以实际行动,为雷锋这座精神丰碑增添一抹亮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