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同志相关资料 > 市区县领导同志相关资料 阜新市市长杨忠林在全市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阜新市市长杨忠林在全市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5-12-04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刚才,会议书面传达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阜蒙县、彰武县、海州区和清河门区汇报了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一会儿,市委铁民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各级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要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实现转型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狠抓各级组织建设,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各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3亿元,惠及贫困人口57.7万人,贫困人口净减少8.9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6.4%下降到11.3%,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扶贫各项工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仍旧十分繁重。目前,阜彰两县均为省扶贫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97个,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11%;国标以下贫困人口9.6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1.8%。而且,按照不变价6%经济增速测算,脱贫标准将不断提高,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时有发生,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有进有出和稳定脱贫难度较大。

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关键、最艰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紧衣缩食、千方百计,在有限的财力和物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扶贫开发安排。但之前的扶贫开发是“走在路上”的,这次脱贫攻坚有时间节点、有任务安排,到2020年现有贫困群众必须全部脱贫,同时“十三五”时期新增贫困群众也要在2020年完全脱贫。中央和省在脱贫攻坚上既有大政方针和总体任务,更有衡量标准和时限要求,全部脱贫、全部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对我市而言,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型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事关全局的民生工程,更是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全市上下要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的艰巨性、挑战性,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脱贫攻坚要求贯彻落实上来,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节点、更精准的综合举措,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

二、突出重点,精心实施,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以统一标准为脱贫标志。全市脱贫标准就是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以3080元为底线,按每年6%不变价增长率计算,到2020年是4400元。脱贫目标是“一脱贫两摘帽”,即全市在册的国标以下9.6万人全部脱贫,同时还有“十三五”时期返贫和新增贫困群众;阜彰两个省扶贫重点县和全市19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各县区“摘帽”标准就是年人均收入达到3080元。相关县区要按照全市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和脱贫时序,既要防止拖延,也要防止急躁,同时留出缓冲期。

全市前三年集中攻坚,2016、2017年每年减贫3.5万人、2018年减贫2.6万人,第四年补充巩固,第五年实现全部稳定脱贫。原则上,海州、细河、太平2016年当年实现全部脱贫;新邱区、清河门区到2017年实现全部脱贫;阜彰两县到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目前,市扶贫办已经与各县区及市直部门做了很好的前期对接,此项安排就是要体现出全市脱贫攻坚的决心、态度和气魄。

二是坚持以增加收入为根本目的。全面实现脱贫任务的主要标志和考核指标就是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达到国标要求既是硬任务,也是底线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务必要紧紧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项核心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开展脱贫工作,在产业支撑、项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兜底、社会帮扶等方面都要在增加收入上有所体现;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在与贫困群众有关的工作安排上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绝不能脱离实际、空喊口号,绝不能举债建设,同时也不能调高群众的“心里预期”。

三是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关键举措。各县区要紧紧围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夯实群众增收、稳定脱贫基础。一是要深入依托集团帮村、县域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战略实施,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致富产业。各级各部门的要素资源、产业资金、PPP项目等优先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二是要紧密结合200万亩示范带项目区建设、畜牧业强市产业链发展、节水滴灌等项目安排,加快培育设施农业、畜牧业、特色种养殖、林果业等产业发展,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和受益度。三是要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和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吸纳贫困户就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群众通过外出务工、本地雇佣、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四是坚持以政策兜底为坚实保障。各级政府要强化在脱贫攻坚中的底线意识,切实织好网、兜住底。一是兜底政策方面,从明年1月开始正式落实扶贫和低保标准“双线合一”,对适应人群分年度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倾斜;新农合医疗和大病保险等实现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这方面市政府已经作了安排。二是公共服务方面,做好薄弱校改造、职业教育补贴、办学条件改善等工作,不能让贫困家庭孩子上不起学;同时文化、科技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要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三是资金投入方面,要发挥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市、县区要根据脱贫工作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纳入年度预算;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发改、财政、住建、国土、民政、人社、农林水等部门各类支农资金,共同投入扶贫开发建设,打捆使用,扩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当然,市财政部门出台相关资金整合使用办法,既安全使用,也绝不能出问题,保证资金安全。四是金融扶贫支持方面,充分发挥“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的平台作用,利用好扶贫再贷款,扩大“政银保”贷款规模,解决扶贫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五是基础设施方面,结合宜居乡村、流域治理、村屯绿化亮化、农村土地整治、危房改造、村内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着力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突出问题,做好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居住环境。坚持以改造维修为主,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支持贫困户个人迁移。全市特别是阜彰两县,不过多强调整村迁移,不能大面积的把整村迁移走,务必要充分论证、科学施策。

五是坚持以精准发力为有效抓手。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贯穿整个扶贫攻坚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必须逐村逐户逐人加以落实。一是在精准识贫上,要坚持公正透明、“十个负面清单”、“五个看”原则,对贫困户逐一摸底,搞清致贫原因,掌握实情、建档立卡,根据致贫原因落实脱贫途径,分类施策。坚决防止漏报、瞒报和底数不清、对象不准等问题发生。二是在精准扶贫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该扶持的扶持、该发展的发展、该兜底的兜底,该救助的救助,对症下药、帮其所需。三是在精准脱贫上,要统筹把握好目标群体、任务要求、项目摆布和资金安排等工作,细化各项扶贫任务,做到时间倒逼、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建立健全扶贫对象的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台账推进、逐户销号、有序退出,确保每年减贫任务如期完成。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力度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分清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继续实施领导干部包村扶贫制度。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发挥责任主体作用,统筹总体规划、年度目标、重点任务和时序安排,逐年逐月紧盯工作进展,逐乡逐村制定具体扶持措施,逐户逐人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各相关部门要从职能出发,进一步强化包保帮扶制度,认真研究脱贫措施,对应“五个一批”要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细化落实项目摆布和资金来源。各乡镇要统筹协调和整合各方资源投入脱贫攻坚,组织实施好各项工作。各基层组织要倾心尽力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鼓励社会各行各业参与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二是强化督查考核。各级扶贫办、政府督查办、绩效考核部门要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加强对各项脱贫攻坚工作进展、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政策落地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注重内外兼修。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承接好中央及省各项扶持政策,用好沈阳对口帮扶和省直单位定点扶贫机遇,密切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支持。同时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等不靠、主动参与,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同时,要做好当前扶贫开发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切实安排好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今年是旱年,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研究措施,务必保障好贫困群众口粮、就医、就学等基本要求。二是各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脱贫攻坚各项要求,及时做好资金筹措、项目政策等落实工作。

同志们,如期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市人民共同过上美好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