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同志相关资料 > 市区县领导同志相关资料 在本溪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本溪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03-03 来源:辽宁省本溪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

今天,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召开本溪高新区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两会”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市“三抓三促”和本溪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集中智慧力量,完善发展措施,共同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一年再上新台阶。这次会议,既是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会,是对高新区优秀企业的表彰会,也是今年重点工作的鼓劲加压会,更是开启新时代高新区发展新征程的誓师动员会。以这次会议为标志,高新区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形势,站上新起点,开启新篇章,各项工作进入了新的征程。

刚刚过去的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振兴发展两大任务,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全力以赴加快大健康产业创新升级,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规模优势正在逐步显现,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新城市、新业态开始逐步形成和完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驻区企业的参与和支撑,所以今天的会议,我们旗帜鲜明地表彰了去年对高新区有突出贡献的19家企业,希望受表彰企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其他企业也要不断振奋精神,继续做大做强。

下面,围绕“高新区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工作目标,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振信心,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十年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举全省、全市之力的支持,从一片荒凉的黑土地,人口不足2万人,仅有4户中药厂,到落户日本卫材、上海绿谷等126家国内外知名药企,引进华大基因等49个研发机构和沈阳药科大学等6所医药类高校,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1万人,特别是2017年我们迈入了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28强。虽然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成绩,但我们目前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省内的浑南、大连,以及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江苏泰洲等先进医药园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今后的任务还很重,要走的道路还很长。就高新区自身发展而言,我们依然存在结构单一、大项目少、人气不足等问题和短板。高新区在这个发展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求我们必须有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信心和决心。这些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都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和支持,围绕推进高新区加快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很多要素资源都投在了高新区,现在需要高新区出成绩、出成果。今年的全市“两会”上,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发展再次表明了坚定支持的态度,并且明确指出“如果有一个区域的财政收入能超过本钢对本溪的贡献,那就非高新区莫属,甚至若干年后,可以无需钢铁产业,一个高新区就能支撑本溪的财力”,是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的期望,更是全市人民对高新区的期望,这些期望就是压力,更是责任,也是我们坚定信心推进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在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中,做大作强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列入17项重点产业发展任务之一,是全省唯一重点支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我们要立足现有条件,不断放大优势,进一步把信心转化为推动药都提档升级的动力和举措,抓住江苏辽宁合作机遇,主动对接沈阳经济区战略,迅速行动,强化责任,抓好落实,奋力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发挥好本溪经济结构转型主阵地和融入沈阳经济区桥头堡的作用。

二、体现担当,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

201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也是本溪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10周年,做好2018年工作对于加快高新区发展至关重要。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高新区发展已有十年,十年的探索与实践,高新区城市面貌和发展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年前高新区规划的一些发展业态和功能布局现在看来已经与高新区当前的发展建设不适应、不匹配,特别是商业、道路、景观配套、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设施,这些都需要重新调整。国家新一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修编和本溪市总体规划修编,为高新区规划调整带来了难得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要组织好南京大学规划设计院团队,按照环境优美、生活宜居、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标准,调整高新区总体规划。尤其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配套方面的规划,用高水平的规划引领高水平的城市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区域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缺少针对高校师生、企业员工等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和消费场所等问题,让高新区更有吸引力。

二是坚持招商驱动。要双轨并行,双招双引。双轨并行就是专业招商、全员招商两手抓、两手硬,招商中心要加快形成招商规划,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生活配套服务业等招商重点发掘出一批投资导向强、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企业项目,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招商经理,要抓紧联系组建第三方招商机构,尽快完善区域定点招商机制,做到专业招商、精准对接;全员招商是各部门、各街道及全体干部职工都要承担招商引资任务,每个部门1亿元指标,每个街道2亿元指标,就是要克服“招商引资工作只是招商部门的事”的思想,树立“事事为招商让路”的理念,强化“人人都想招商引资、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意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广泛搜集项目信息,狠抓项目引进和落地。在具体招商工作中,要坚持“双招双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集中引进医药方面名校、名院、名所、名医和高端人才团队、科研项目,健全医药结合的全产业链招商模式。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区域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项目的比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和项目的支撑,做强做大存量企业,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是提高药都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关键,我们必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抓项目、扩投资,真正发挥项目和投资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项目建设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行动。要充分认识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更加注重以项目比高低,集中精力谋项目、横下心来抓项目,抢占新一轮发展机遇。要整合优质要素资源,建立全员包扶企业机制,确保高新区前20名重点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平均增幅达到20%以上。要以高昂的斗志争分夺秒地推进项目建设,逐一梳理关键节点,倒排工期,压实责任,有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新建项目按期开工,续建项目尽早复工。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不成不休的决心定力,以分秒必争的时效意识,以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持续有力地打好项目攻坚战,形成“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建设局面。

四是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本溪高新区主导产业就是生物医药产业,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园区发展战略、思路和路径上,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空间、资金等各方面资源条件有限,不可能追求全方位、面面俱到的创新,必须紧扣特色产业开展专业化创新。要重点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新区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创新驱动成为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强化金融服务,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加快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载体,把高新区真正建设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要发挥沈阳药科大学等高校优势,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搭建政、企、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转化。要充分利用国家、省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快引进培育医药重磅品种和优势科技资源。

五是坚持优化环境。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是高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新区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发展活力的核心关键来抓,全力营造有利于各类要素和资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良好环境,使创新的企业、人才、机构能够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快。要根据医药产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构建适应医药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全力为区内企业提供新药申报、研发成果孵化等专业化服务,让企业家、科学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创新和发展。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要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服务企业“七不准”工作要求,持续抓好驻区企业评议政府服务工作机制,对于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坚决予以惩戒,要通过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使企业、人才、资金都愿意选择高新区、落户高新区。

三、转变作风,进一步树立干的形象

高新区要加快发展,干部是决定因素,干部作风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苦干攻坚,实干兴业,干部就要有干的作风。十年来,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兢兢业业,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应当说,干部作风建设已经成为推动高新区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面对中国药都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我们的部分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与高新区建设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观念上“僵化”,思想上“懈怠”,纪律上“松弛”,执行上“无力”,落实上“畏难”,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以前的会议上我也指出过多次。今年以来,围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我们进一步深化高新区行政体运行机制创新,启动了区直部门和产业园区全员岗位聘用工作,就是要通过改革引领作风改进,就是要给那些平时工作不认真、纪律涣散、上进心不足、责任心不强的人敲响警钟,要让他们从悠闲、安逸的工作节奏中清醒过来,我们还要以敢于碰硬的决心和勇气,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

一是要倡导开拓进取精神,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上“僵化”的问题。要自觉加强学习,在高新区这绝对不是老生常谈。高新区本身就是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环境开放的区域,人才、技术、科技、资金、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我们大力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密集出台,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主动学习新经济、新模式、新理念、新政策,尤其要掌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工作、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方法,解决我们本领恐慌问题。要摒弃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模式,按照新经济、互联网思维的模式来思考和谋划高新区的发展路径。

二是要倡导敢为人先精神,着力解决发展进程中“懈怠”的问题。敢为人先不仅是一种精神,更体现着一种作风。当前,高新区刚刚有了一定的经济总量,有一些同志就产生了“松一松”、“缓一缓”、“歇歇脚”的懈怠思想,工作上被动应付,不会运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在已有的成绩中故步自封,就会丧失当前的机遇,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陷入被动和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小进则满、甘于平庸的问题,确立敢与强者比、敢与高者攀、敢同快者赛的思想。特别是今年聘用到三、四级岗位的同志,更要自觉地解放思想认识,只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高新区实际,只要有利于高新区发展,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干起来再说,办成了再论。

三是要倡导以身作则精神,着力解决遵守纪律上“松弛”的问题。近年来,围绕规范日常行为、加强作风建设,我们先后转发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就改进作风、遵守纪律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执行规章制度上,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在本单位、本部门开展自检自查,查工作态度上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消极怠工、庸懒散拖等问题,查日常管理中是否存在脱岗、迟到、早退,外出不报备等问题,查履职尽责上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不尽职和失职渎职的问题,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依规行事、照章办事的局面。

四是要倡导狠抓落实精神,着力解决工作执行力“无力”的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制定出本单位、本部门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具体人员,形成工作落实责任体系。分管领导要亲力亲为,带领分管部门共同研究工作、推动落实,带头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各街道、各部门聘用到三、四级岗位的同志在工作中要,做到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事必问责,一环扣一环去抓,真正做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要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加大效能问责力度,工作出现久拖不决,就要倒查责任,看看到底在哪个部位、哪个环节、哪个人上出了问题,真正引导干部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

五是要倡导敢于担当精神,着力解决工作推进中“畏难”的问题。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胆略和气魄,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只要是高新区的干部,无论在街道,还是在区直部门,就应该心系高新区,服务高新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谋求高新区的跨越发展。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深化“明天再早也是晚、今天再晚也是早”的认识,做到难事抢先干、急事不停干、要事加快干,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赢得企业和群众的支持信任。要提倡敢要、敢跑的精神,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强化政策支持,与企业家交好朋友,千方百计把资金和项目引到高新区。要尊重企业家,甘当“店小二”,做好企业政府事务的办事员,企业市场开拓的推销员,企业未来发展的领航员,要做到人人都是发展的环境、人人都是发展的动力、人人都是发展的源泉。

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区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力倡导良好作风,全力推进工作落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一抓到底的决心,紧盯先进,砥砺奋进,走在前列,努力为本溪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