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同志相关资料 > 市区县领导同志相关资料 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向市政府汇报材料
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向市政府汇报材料
【2020-02-14 来源:辽宁省本溪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高新区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

今年,已明确的高新区需要承担的主要经济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99亿元,同比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13%;企业小升规6户,规升巨1户。引进域外到位资金40亿元,同比增长近15%。春节以来,肺炎疫情对全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高新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在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提下,把握形势,科学研判,周密安排企业恢复生产,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努力将疫情对经济指标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积极平稳推进任务指标。受疫情影响,预计高新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将有所下降,1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702万元,减少1115万元,下降16.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300万元,增加400万元,增长8.2%;非税收入完成402万元,减少1515万元,下降79%。扣除减税降费和一次性因素,同比增长11%。收入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三,收入增幅排名第四。预计一季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52万元,扣除减税降费和一次性因素,下降23%(不扣除下降37%)。同时,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同比下降8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亿元,同比下降40%。

二是统筹兼顾推进防疫复工。积极落实“省防疫指挥部5号令、复工复产企业及员工20条和市防疫指挥部7号令”,高新区第一时间印发《本溪高新区致园区企业的一封信》,规范企业开复工审批手续和流程,并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四定”“五清”“七到位”要求,实行“两点一线双监控”,要求企业员工家和单位两点一线,在企业执行企业防疫制度,在家执行居家隔离制度。签订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承诺书、复工复产通知书,并通过张贴政策,悬挂条幅等,提高对企业员工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自我保护意识。成立巡查组和8个督导组,为每个复工企业配备2个项目监管人,对区内企业防疫管控实现全覆盖。截至2月13日,全区59户企业复产,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户,占规上企业的80%。上海绿谷、华润三药等11户企业春节期间持续开工运行。

三是加快申报防疫应急项目和品种。疫情发生以来,高新区积极稳妥组织区内企业申报和生产与疫情防护相关的项目和品种,已有4家企业申报省科技第二批应急研发项目,包括辽宁佰昊新型冠状病毒快速体外检测试剂盒、迈迪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开发及产业化、九洲龙跃负压医疗方舱和双阀输液盖项目、沈阳开普精密断层能谱CT研发与应用项目。其中迈迪新型冠状病毒诊断试剂盒研究项目于2月7日通过省科技厅专家组论证,已开始与省疾控中心和盛京医院合作开展临床应用验证,并已向国家科技部申报“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验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组织申报与疫情防控有关品种4个,其中,新高制药和本源制药的75%乙醇消毒液分别获得卫健委批件和安监部门生产许可证;帝东制药次氯酸消毒液获得卫健委批件;辽宁三生过氧乙酸消毒液正在履行安监审批程序。

四是争取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全面落实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相关政策,指导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工信部门贷款贴息专项,截止目前,组织12户企业申报了两批次国家工信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有8户企业通过省工信厅审核,涉及贷款额度1.56亿元,拟于下午报国家工信部。组织18户企业申报了省工信厅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10户通过省工信厅初步审核,涉及贷款额度1.85亿元,待省工信厅进一步审核。

五是骨干企业产销稳中有升。上海绿谷自投产后持续生产,1月份GV971市场销售额已达亿元,由于原料尚未定价,故暂未在我区核算出产值、税收;新高制药正在生产抗病毒口服液,加上新增的消毒液产品,1-2月预计实现产值2000万元,增长10%;辽宁开普增加宠物CT等新产品,一季度销售有望突破4000万元,增长30%。1月份,有3家企业税收超过500万元,绿谷本溪医药和华润本溪三药税收超过千万。但区内大部分企业依然是受到疫情影响延长假期,变相增加了日常投入,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企业效益。

六是招商引资取得初步成效。年初以来,高新区积极开展“拜访企业、拜访商会、拜访乡贤”活动和“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并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忘招商,积极主动与客商联系沟通。新签约辽宁亿帆药业大输液、丹东金丸集团液体灌装硬胶囊和功能保健食品等各类项目8个,协议总额5.8亿元,其中:有5个项目入驻飞地产业园,协议金额1.4亿元。这8个项目如无特殊情况4月份均可开工。同时,强化项目储备,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威高医疗器械东北物流中心、北京北卫药业等16个项目正在重点接洽,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近期正在接触洽谈3个消杀产品和医用口罩及防护服等产品的项目。

七是明确重点方向积极包装项目。深入落实中发【2019】37 号文件,明确打造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完善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集聚资源建设公共平台体系工程、发展生活服务业补齐民生短板工程、着力构建人才强区工程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效服务平台6个重点方向,筛选符合政策支持导向的重点项目,建立年度和中长期项目储备库,做好项目前期科研编制等准备工作。围绕科技创新、新动能培育壮大、发挥人才作用等10个方面,积极包装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工程、高新区双创基地建设项目、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等17个项目,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方面,组织申报高新区污水管网工程、保障性安居配套设施工程、老旧小区设备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

二、下步工作安排

高新区将积极克服肺炎疫情影响,做到既科学精准防疫,打赢疫情防疫阻击战,又分类分批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既统筹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又努力保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在确保疫情可控前提下,重点围绕“重强抓”任务指标,以“工业强市”为依托,以“三抓三促”为主线,持之以恒拓规模、提质量、优环境、抓改革,努力消除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是抓产能释放。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帮助企业快速恢复正常经营状态。深化项目管家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药联制药、辽宁大熊、辽宁卫材等79户企业实现稳增长,全力盘活华夏三宝、贵今制药等18家停产停工企业。特别是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上海绿谷、恒康药业、华润三药、辽宁开普、药联制药等企业加快释放产能。推进辽宁亿帆等6户企业小升规、九星印刷等2户企业规升巨。全力服务辽宁博鳌、三生制药、中海康等企业投产达产。

二是抓品种培育。积极推动省药监部门与国家药监部门沟通,加快推动辽宁博鳌甘精胰岛素、辽宁亿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药大雷允上铂类抗癌药物和沈阳开普32排CT等新药、仿制药和三类医疗器械等产品获批上市。积极培育绿谷九期一、药联门冬氨酸钾注射液等优势品种,加速创建恒康前列地尔、三药气滞胃痛颗粒、大熊铝镁悬混剂等优势品种。依托上海绿谷糖类药物研究中心和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实力,打造东北地区脑健康研发中心,建成国内知名的脑健康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上药北方药业化药研发中试产业化基地等企业品牌。

三是抓科技创新。依托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科技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沟通对接,开展产学研用全面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整合要素资源和创新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营、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攻关、专利知识产权申报、专业技术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深入落实中发37 号、财预134 号文件,继续下大力气做好项目包装,全力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科技支撑型特色载体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争取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出台人才政策,兑现各项人才待遇,加大引育用留力度,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高新区发展建设。

四是抓招商引资。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引进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加快引进卫材妙娜及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等新品种,深耕日韩医药企业,建设日韩企业产业园,实现引入日韩医药企业新突破。以“飞地经济”为载体,发挥各办事处招商工作积极性,深化全员招商,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区域医药产业外溢,推进生物医药企业项目落户飞地产业园。通过法律等手段,解决现有停建、停产和半停产项目土地闲置问题,引进优质增量企业和资本及项目盘活这部分闲置资产。

五是抓项目建设。加快成大人用疫苗、上药ADC药物中试及生产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辽宁卫材、三生制药、辽宁亿帆等7个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力推进会展中心和标厂二期等18个配套项目建设,推进龙宝芳华中医温泉小镇等3个企业投资的健康产业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全年力争34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总投资71.23亿元。

六是抓基础配套。以北沙河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实施北沙河污水截流管网、新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建筑垃圾处理厂等环保配套工程,加大重点河段整治力度。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任务和190亩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程,完善大气、水、土壤污染管控长效机制,全力做好生态立市工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花岭路、古榆路、溪城丽景支路续建、神农大街步道及高中周边道路优化工程。规划建设辽科院对面三角地城区公园,组织两批6个老旧小区房屋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和老城区环境整治,加速集聚药都人气。

七是抓营商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和“3550”高效集中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项目管家+一线工作法+集成服务”营商体系。严格执行“七个不允许”,坚持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制度,促进服务效能提升。加大对损害营商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打造时时好、处处好、事事好的最优营商环境。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经初步测算,今年高新区全口径债务余额12.7225亿元,扣除5.2899亿元的可置换债务,还需偿还7.4336万元,根据2020年高新区财政收入测算情况,高新区财政收入预计5.599亿元,减去上解省市财政1.7亿元,实际可支配3.899亿元, 其中:安排偿还高新区自身债务1.8573亿元资金,三保支出1.7亿元,企业扶持0.3亿元。偿债资金还有5.5763亿元的缺口。另外,据初步统计,高新区还拖欠各类工程款6.17亿元,仅会展中心就拖欠工程款1.1225亿元。今年偿债压力仍然巨大,存在债务违约风险。建议市政府城投债务待高新区发债成功后偿还,也请市政府帮助高新区发行“19辽宁药都债”。

总之,高新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争取完成全年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