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和2013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长山群岛开发开放的加速期、“两建”的攻坚期,也是参与大连全域城市化、建设大连城市功能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全面把握长海发展的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把长海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框架下,放在大连、辽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按照加快城市化的新要求去思考和谋划,从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绩。
新一届政府未来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大连全域城市化赋予长海的功能区定位,坚持“两建”目标不动摇,坚持发展方向不动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海岛城市功能,切实改善民生质量,努力推动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向东北亚最佳海岛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渔业生产、加工、观光基地建设目标昂首迈进。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未来五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
塑造蓝色经济新形象。按照建设现代海洋牧场的要求,以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海水增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为核心,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努力推动海洋牧场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渔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努力打造辽宁第一、全国叫得响的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先导区和示范区,切实提升长海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构建旅游胜地新格局。以规划为龙头,以重大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为牵动,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现代服务型经济,加速海岛旅游主导产业地位、形象的确立和形成,实现以渔业为主导的一元产业向渔业、旅游业共荣的二元产业结构升级,构建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进一步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按照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要求,继续加强供电、供水、交通、信息等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速配套现代化的满足国际旅游度假需求的一流共享设施,大幅度改善要素支撑能力,切实提升海岛城市功能。
建设好美丽富庶长海。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县之本、民生之本、发展之本,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让海岛的天更蓝、水更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起与旅游避暑度假区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彻底完成行政区向功能区的历史性转变。
到2017年,计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实现4万元和3.7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按照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和未来5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2013年全县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传统渔业升级换代,加速提升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水平
渔业是我县的基础产业,是稳县之基、生存之本。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九化”要求,深度开发渔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功能,加快推进渔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优化升级,切实提升渔业发展质量与水平。开展“海域管理规范年”活动,确保依法、有偿、有序、有度用海。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海洋生态修复和海底改造项目,实施人工鱼礁及海底改造“1118”工程。加大养殖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在巩固虾夷扇贝规模优势基础上,重点实施参、鲍、鱼、藻“四大规模”工程,提升产品份额和比重,推动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苗种生产,积极引进和推广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的养殖品种,深入推广刺参生态育苗技术,加快大西洋深水大扇贝驯化和三倍体牡蛎、海大金贝、獐子岛红、獐子岛紫等养殖新品种的产业转化步伐,完成獐子岛集团刺参原良种场升级改造任务。加速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做好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推广,提升渔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效益水平。充分发挥獐子岛集团等龙头企业作用,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和分工协作,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和推广,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传统加工业优化升级,逐步建立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水产品加工业集群。加强远洋渔业项目管理,争取新增远洋渔船10艘;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观光渔业,建设休闲垂钓渔场20处;抓好赴韩国专属经济区、中韩中日暂定措施水域生产渔船管理,杜绝非法越界捕捞现象发生。启动大长山岛棠梨沟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前期工作和海洋岛红石一级渔港建设工程。海水增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捕捞业产值要分别增长18%以上。
二、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
按照县委提出的“七个一”特色旅游项目和“七个一”旅游营销载体规划建设要求,强力推进旅游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切实提高对全县经济的贡献份额。“谋定而后动”,坚持规划的顶层设计,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公司对长山群岛进行深度策划与设计,融入文化元素,体现长海特色,形成具体明确、科学可行的发展定位,做好相关规划的编制、修订、实施和监督工作,做到以规划控制开发建设布局、规模和节奏。加快高端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建设,高标准设计和升级改造“渔家乐”设施,全力推进以海昌集团广鹿岛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大长山岛饮牛湾度假区项目为重点的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大长山岛五星级酒店,加快广鹿财神岛五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启动獐子岛、海洋岛星级酒店项目。突出海洋文化和海岛传统饮食文化元素,打造长山群岛海鲜美食系列品牌,形成特色鲜明、唯我独有的区域性餐饮文化。抓紧筹划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做强、做响“海钓游”品牌,规划建设专门海钓区,积极发展高档钓船和海钓俱乐部;划定专属赶海滩涂,将“赶海游”做实、做大;策划、包装和设计“海洋牧场体验游”、“海底观光游”、“渔家风情游”、“婚庆度假游”、“温泉养生游”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潜水、水上摩托等游乐项目。强化文化创意,策划推出独具海岛特色的舞台文化节目,加快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中心功能。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推进旅游服务业向深度广度发展。上岛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和20%。
三、着力配套基础设施,增强发展承载能力
集聚一切有效资源,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长海机场扩建工程,做好拆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全力推进长山大桥工程,确保按期竣工通车。加快大长山岛和广鹿岛环岛公路建设,适时开工建设小长山岛段。继续实施县级公路大中修和农村公路建设。启动小长山岛主干路拓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支持市供水公司完成陆岛跨海引水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开工建设獐子岛引水工程,完成县自来水公司整体划转工作。实施獐子岛至褡裢岛输变电工程。启动大长山岛鸳鸯港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广鹿北小圈港建设工程,完成小长山蚆蛸港建设任务。做好哈仙岛至皮口运力更新工作。开通獐子岛至大连直达航线。规划游艇、邮轮码头和直升飞机、水上飞机起降场所。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陆岛交通建设与运营。
四、统筹城乡建设与管理,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按照城市化要求,用现代理念优化规划布局,努力构建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大小长山岛一体化规划、县城“十二五”建设规划和獐子岛控制性详细规划、海洋岛中心区景观规划编制任务。加强用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农村宅基地,做好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大长山岛南海坨一级土地整理项目。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旧区改造项目,逐步完善小区配套设施。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主线,深入开展“四化”竞赛活动,加强市政设施、环境卫生、交通和市场秩序管理,塑造“文明、整洁、和谐、有序”的县城新形象。以“三新”工程为载体,全面改善乡容村貌;加快乡镇商住中心区改造步伐,推进小长山乡房身旧区改造项目,积极引导居民向中心区聚集;继续实施新农村“六化”和整体房屋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五、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要把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经济、维护民生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贯穿到工作的始终。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强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实施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农村水源地保护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示范群岛项目,完成大长山岛和獐子岛污水处理厂(站)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小长山岛、广鹿岛和海洋岛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加大各类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力度。加强养殖物资和废弃贝壳管理。强化林木管护工作,实施青山生态系统建设工程,植树90万株,造林3000亩。加强海域环境监测和海岸线修复工作,开工建设大小长山岛和广鹿岛国家级海岛生态修复项目。启动近岸2公里以内部分养殖浮筏清理工作。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任务。
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增加人民福祉
要把民生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结合。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全过程服务。强化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加快建立失地人员资金保障机制,有步骤地推进农转城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县创建活动。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活动,做好科技进步县考核验收准备。推进基础教育强县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开展县医院选址新建论证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完成5个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开展质量强县活动。加强饮用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要把文化作为海岛精神和灵魂,全力推动文化繁荣。高标准做好文化产业规划,科学定位地域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开展以渔文化和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永久性场馆建设论证工作。启动县博物馆和小珠山遗址公园建设前期工作。实施小长山岛、獐子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大展台”系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努力办好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完成县镇区供热设备与管网改造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县全民健身中心;完成县青少年素质教育综合实践中心改造任务;继续实施县镇区外装饰及道路维修改造工程;建成小长山乡中心幼儿园,启动广鹿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广鹿乡自来水管网铺设工程;建设中国电信渔民安全短信平台;实施中国联通“光进铜退”工程和中国移动“无线海岛”工程。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海岛发展动力与活力
强化城市功能区观念,进一步增强城市化意识和度假区管理意识,努力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努力寻求建立陆岛合作的平台与机制,争取与国(境)内外知名海岛建立姊妹岛关系。加强经济分析研究,寻找国家政策与我县的关联点,做好上级资金争取工作。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整合各类存量资产进行资本运作,搭建融资平台。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土地二轮延包任务。争取完成海洋岛集团上市工作,推进财神岛集团上市步伐。加快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用。出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政策。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创新招商引资途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海岛开发建设。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实施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和大项目全程代理制,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认真办好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软环境和廉政建设。强化政务督查、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启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完成村委会、社区换届选举任务。在交通、环保、物价、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大智能化监管力度,在就业、医疗、户籍、教育、文化、网上审批等领域逐步普及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真诚回应、依法解决群众诉求。严格执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建成社会应急联动救援指挥中心。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启动县法律援助中心建设。深化平安建设,完善全域化陆海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力争使所有乡镇进入全国安全社区行列。
实现长海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全县人民,为实现“两建”新发展和建设美丽长海而努力奋斗!